论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

2022-12-19 14:2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欢迎阅读!
基本法,民法,市民,社会



社会不断发展市民社会的含义也不断的演变从政治共同体到特殊的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再到制订和传播意识形态的各种私人或民间的机构的总称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但是市民社会以私人利益为目标以交换为纽带以意志上的自由为追求强调平等独注重对个人权益的保障和私法自治的特点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民法得以产生的根基在市民社会全球化的浪潮下深入分析市民社会与国家民法的关系有利于了解民法的性质定位有利于指导我国的法治建设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热点话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从重合到分离一直在不断变化马克思提出的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的观点揭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真实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但究竟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还未有定论笔者认为在两者的关系上应当建立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要建立这种关系必须把握住这样一个标准即坚守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原则相互独立是指市民社会与国家都相互独立存在市民社会划定了国家不得随意进入的空间有其独立的活动范围国家公权力不能随意介入国家也独立与市民社会受特殊利益集团的干扰以便于其功能的履行相互制约是指市民社会与国家相互约束相互影响市民社会成员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参与政治事务把个人的或者集团的特殊利益上升为普遍的公共利益而政治国家要维护普遍的公共利益维护其政治统治控制市民社会中的利益冲突和斗争就必须适当干预市民社会的内部事务解决市民社会自身不能解决的缺陷促进两者的协调和平衡这样才能达到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

长期以来由于受集中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封建等级特权观念的影响我国民法学理论一直否认市民社会的概念使市民社会的观念缺乏民事权利缺位影响了市民社会的建立阻碍了与国家的良性互动的形成要使二者的良性互动成为可能必须发展和完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建立的重要条件就是对诸如人格权财产权身份权等市民权利的确认和保护而这一任务主要是由民法来承担的民法是政治国家的产物为了达到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市民社会的基本法只能是民法而不能是其他的法

1从词源上来看民法一词源于罗马法的市民法jus civile市民法乃市民社会之法日本学者津田真道将荷兰语burgerlyk regt译为民法在明治初学者箕田麟详翻译法国民法典code civil时采用民法一词德国民法典叫bürgerliches gesetzbuch罗马法jus civil法国code civil直译都是市民法荷兰语

burgerlyk与德语bürgerlich都是市民的的意思相关法律都可译为市民法 法在清末时传入我国由于新中国的民法理论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更不承认市场经不承认市民社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民法公法化因此不讲民法是市民法也不使用市民


一词但现代的民法理论界均承认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即市民法的主张认为市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的最主要的法

2从性质上来看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早在罗马法中就有了体现公法就是关于政治权力的结构行使效力等的法私法就是关于市民权利的取得行使效力保护等的法虽然目前有所谓的法律社会化和私法公法化的倾向也只意味着公私法之间相互渗透与交叉此之间的界限不像以前那样清晰了而决不意味着相互取代公法是政治国家的法律私法则是市民社会的法律市民社会的全部内容就是有关私权和私人利益的内容私法是关于私权利与私人利益的法市民社会只有用私法来调整才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保证其各项特点的充分张民法是私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身份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只涉及纯私人间的关系注重的是权利的平等保护关注的是个人权益的安全民法是私法的半壁江山生于市民社会服务于市民社会没有了市民社会就失去了民法赖以存在的根基没有了民市民社会的发展就失去了保障就有回归政治共同体的可能

3从调整对象上看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身份关系这里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它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市民社会中自然人是最小和最基本的单位自然人是其他一切机构的主体和利益的基础私人利益是市民社会最关心的事市民社会为民法的产生提供了人文基础以市民社会为出发点能够涵盖民法的调整对象使之有别于公法固然市民社会的具体构成形式纷繁复杂其利益主体与需求层次也多种多但它仍是按照物质资源配置市场化市民人格独立财产自主分配以及相互之间平等尊重意思自治等原则运转的今天意义上的市民已不再单指在城市中居住的人而是指市场环境下的私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自治团体而以市场规律为指针保障市民对其利益追求的法域就是民法

4从原则上看个人自由和对这种自由的享受构成了市民社会的基础在市民社会由是市民使用和处理自己财产获得私人利益的条件也是市民社会的本质所在它通过对私有财产的占有和自由支配及契约制度体现出来民法正是保障自由的主要法律其最首要的最核心的原则是意思自治原则民法贯彻意思自治规定民事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他人不得非法干预民事行为的内容和形式由当事人自愿协商事人的意思表示的效力优于任意性规范和法律推定条款等等这些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竞争的舞台和规则民法提倡私法自治契约自由诚实信用能够充分保障其赋予市民的各项民事权利的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08ba178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