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探究实验”教学设计-最新资料

2022-10-26 23:0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向心力探究实验”教学设计-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向心力,教学设计,探究,实验,资料



向心力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向心力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到的合外力,它是圆周运动一章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如何建立向心力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采取以学生分组实验为基础加上必要的简单的理论分析的方法,学生借助DIS数字化传感器向心力演示器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的图像逐一探索改变向心力的因素,从而验证向心力公式,更有力地说明实验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2教学对象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对匀速圆周运动有了一定的理解,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半径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在转动装置中,共轴的轮子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皮带转动(不打滑),凡和皮带接触的点,线速度的大小相等。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因为它的线速度方向时刻在变,但只是表面的知道,需要更深一步来分析:什么线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是什么力来改变物体的这种运动状态?这个力有何特点?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教学设计思想及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新课程强调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此,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就是采用学生实验探究教学法。

本节首先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观察中的2个实例提出问题,加上教师的即时演示实验,其现象更加深学生心中的疑惑,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更易引起学习的兴趣。然后学生亲身进行实验探究来感受向心力。当学生对向心力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就进一步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前述实验做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设计指导学生完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实验图像逐一探物理现象,从而得出向心力公式。接着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给出向心加速度的公

1 / 3






,让学生明白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如何建立向心力的概念,而突破这一点的办法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获得感性认识。由于本节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必要时做出指导。实验中提倡学生敢于动手,严谨、细致、耐心地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小组之间讨论与交流,归纳结论。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问题和小组交流贯穿课堂的始终,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4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4.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含义;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和感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向心力;先猜想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再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敢于实验,体会实验在探索物理规律中的作用和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修养。

4.2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学生实验探究,感受向心力和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4.3教学难点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5法学

学生实验探究;学生思考、猜想、讨论与教师提问、讲解相结合。 6教学用具和课时安排

DIS数字传感器,向心力演示器、CAI课件、多媒体投影设备。课时安排1时。

7教学流程图(1)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0900858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