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在大学日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2-04-21 12:5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用学在大学日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欢迎阅读!
语用学,日语,交际,应用,教学

语用学在大学日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预设是一种语用推理,它是在语言结构基础上依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域等推断出话语意义的先决条件。预设的定义依赖于真实的概念,脱离预设真实性的句子不具有真正意义。语用预设是说话人或当事人的预设,涉及说话人或当事人的意图、说话人所做的强调。在特定的语域中预设是交际双方用话语进行思想交流的基础。如果交际的双方没有共同的预设,交际便会中断或者会发生误会。简言之,预设就是在一定的言语行为开始以前,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彼此假设对方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例如,当我说:中田さんがこの前既婚の男と外出したことはありませんよ(中田小姐以前从来没有跟已婚男人出去过呀)!我预先假设(在我说这句话之前)听话人至少应该已经知道下面的内容:(1)有一个叫中田的人;(2)说话人和听话人都认识中田;(3)中田以前跟男人外出过。虽然单凭那句话,上述预设不那么明显,也不便于论证,但也可以推测出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都还知道下述信息:(4)中田是女的;(5)中田还没结婚;(6中田通常不跟已婚男人外出;(7)中田已经成年;(8)中田的行为令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都感到惊奇。 二、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在60年代后期提出的。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而其实在日语中体现合作原则理论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上学或出门时,要对家里人说行ってきます(我走啦),在家的人这时就必须要说行ってらっしゃい(路上小心啊);外出的人回到家或公司时要说ただいま(我回来啦),在家的人对外出回来的人则要说お帰りなさい(你回来啦);受到朋友、同事的邀请、招待以后,不管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一年),下次一见面时一定要先说先日はおいしい物をご馳走になり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或先日はどうも(上次受到了您的热情款待,非常感谢)。不仅如此,从日本人的交往方式来说,在受到别人照顾或给被人添了麻烦时,应多次反复地道谢或道歉,这是常识,不管过了多长时间,至少在下一次见面的时候要作出表示。 三、会话含意

会话含意理论是由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进行逻辑与会话的演讲中提出来的。所谓会话含意,简而言之即指话语的言外之意,它隐含在话语的字面意思之下,无法从语言系统的内部(语音、语法、语义)层面进行阐释。只有在字面意义的基础之上,经过推导,才能得出那部分话语的真正含意。而日语正是言外行为高度发达的语言,研究日语言外语言行为,对学习和掌握日语,进而对正确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徐冰在《日语口译学论稿》一书中指出:日本人习惯于拐弯抹角或客气,常常是期待对方来理解自己,很多情况下即使心中不高兴、不同意,也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害怕伤了对方的面子。接着,他从日本华文报纸留学生新闻上引用了一个例子,大意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在一家工厂打工。老板决定裁员,但又不好直说,于是吞吞吐吐地对他说:明天你可以不用来上班了。留学生初来乍到,哪能听得懂老板的意思是炒你鱿鱼,他还以为是老板发慈悲,让他休息一天呢。于是高高兴兴地玩了一天,第三天又兴冲冲地上班去了。老板就问他了:怎么叫你不用来了你还来呢?留学生回答说:对呀,你前天叫我昨天不用来了,我今天不是该来了吗?把老板弄得哭笑不得,又不肯直接说解雇二字,只好拐弯抹角说了一大堆难处,又千恩万谢一番,留学生才明白自己被解雇了,但自始自终他都没有听见老板说解雇这个词。日语中明明有这个否定词,但日本人却会尽量避免使用;日语中也有直截了当的拒绝,但日本人却喜欢让它称为弦外之音。在跟日本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去听他们说的话,用心去听清楚他们的意思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


四、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是奥斯汀(J.L.Austin)建立的。奥斯汀把话语分成两类:形式话语和述事话语。形式话语指某种行为的实施,说话本身就是在做事;述事话语指各种陈述,用来描写事件、过程、状态等。后来,奥斯汀又提出了三种语言行为这一说法,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一切用声音说出来的有意义的话语;言外行为指通过言内行为,发话人表达其意图的言语行为,如允诺、断定、请求、命令、解释等;言后行为指对受话人造成某种影响的言语行为。每个人的话语都同时完成三种行为,比如一个人在房间里对另一个人说:今日は暑いですね。这个有声的话语是言内行为,他所表达的意图即请求。打开窗户是言外行为,对方听到了他的话,接受了或者拒绝了他的要求便是言后行为。 五、结束语

对大学日语交际教学而言,研究语用学会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是一个多层面、多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体,语言的语音和文字形式之间有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这种对语言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树立全面的、辩证的语言观,建立从整体上去把握语言的理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0e46b8b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