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后人争论不休的《枫桥夜泊》

2022-08-19 07:1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后人争论不休的《枫桥夜泊》》,欢迎阅读!
枫桥,夜泊,争论不休,后人

让后人争论不休的《枫桥夜泊》

作者:李馥旻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第30



朱自清认为,古诗中写得最好的诗歌,最后一句都是否定句,并且大多数有一个“不”字。比如“西出阳关无故人”“不教胡马度阴山”“春风不度玉门关”。所以,要想把诗写好,最后一句用否定句可能更容易出名。这话说得不全对,因为张继就是打破套路的人。

这一年,张继孤零零地一个人来到了苏州。这天晚上,路过寒山寺,张继辗转难眠。可能是怀念家乡了,也可能有点感慨他这辈子的平庸。反正张继是睡不着了,于是他搭着小船夜游。没想到夜游寒山寺后,就不得了了!也不知道是什么魔力,让张继突然灵感爆发,忍不住出口成诗。兴许是看着黑乎乎的江景和浓雾笼罩的夜空,一时伤感,所以突然吟了起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知道这首诗写得好,可是万万没想到它的影响力会这么大,因为不久后,他在洪州当

差的时候,就不幸去世了。他的好朋友刘长卿大哭了一场,还写了首《哭张员外继》悼念张继。

之后,文学界就炸了锅,因为看过《枫桥夜泊》的人都说:“太神了!这是唐诗的典范

啊!”有人评价说,全诗就是一个“愁”字啊!张继真是写诗的高手,诗的前两句充满着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各种意象,就是一幅非常具体的半夜江景嘛!还有后两句写的城、寺、船、钟声这些景物,马上给全诗营造出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太美了!写得太好了!而且,张继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不是随便挑一些景物来写的,而是别出心裁,让景物一静一动、一明一暗相互衬托,这就与诗人的心情前后呼应,融为一体了。把景物和人写得这么有默契,张继这首诗,绝对是精彩。

到了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就不高兴了。人人都说张继的《枫桥夜泊》绝了,欧阳修偏偏要来找出其中的毛病。欧阳修说:“‘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话说大半夜游寒山寺,还能听到钟声响起,毛病就出在这里。”

不同意欧阳修说法的大有人在。于鹄就有诗说:“定知别往宫中伴,遥听维山半夜钟。”白居易也有诗为证:“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还有皇甫冉诗说:“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温庭筠诗说:“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谁说半夜不能听到钟声的,明明这些唐代诗人都听到了!

更绝的是,秦观的女婿范元实还从《南史》里翻来覆去地找,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找到可靠的史料记载。范元实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半夜有钟声!”要知道,《南史》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是最权威的史料典籍。

后来,那本很出名的《诗薮》也来参一脚,说:“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胡应麟说得好,何必管他半夜有没有钟声,只要诗写得好,就不用再计较了。而且,张继那天晚上是不是真的听到钟声,谁知道呢?他说听到了,我们就信他吧。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匪夷所思的传说。据说,唐武宗喜欢张继的《枫桥夜泊》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下令让京城的第一石匠吕天方做一块刻着《枫桥夜泊》的诗碑,还说:“以后朕升天到天宫享乐,也要带上这块石碑,朕要每天都欣赏,而且只能朕一个人欣赏!”不仅如此,唐武宗还堂而皇之昭告天下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只属于朕一个人的,如果有谁敢私底下刻录石碑,朕一定不会饶了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105d29ce7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e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