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的群体极化效应和“沉默的螺旋”

2022-05-06 04:2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BBS的群体极化效应和“沉默的螺旋”》,欢迎阅读!
极化,应和,螺旋,群体,沉默

一些传统的传播理论在网络传播时代受到了质疑。如业界人士对群体极化效应和“沉默的螺旋”这两个理论在网络中的表现程度,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尤其在网络bbs中的表,这两个理论争论地更加激烈。笔者就从网络bbs出发,对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和“沉默的螺旋”效应进行相关比较和总结,笔者认为网络bbs中的“沉默的螺旋”效应和群体极化效应事实上具有相似性,都是网民群体压力心理作用的结果。

bbs中的群体极化效应

网络群体极化是指网络群体成员在网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后出现的意见和观点的分化、移动、集中,并达到对立或相反的一种网络现象。①本文认为有些专家学者忽视了极化存在的原因,即因为群体的压力导致持相反观点的人为躲避群体的“攻击”不敢或者不愿意提出相反的意见,从而导致持相反意见的形成随波逐流或者只看不语的行为,这就进一步导致了群体极化的走向。

网络虽然是个虚拟的场所,它的匿名、草根的特性让人们有了自由发表的感觉,但笔者认为这只是网络虚拟性带给网民的一种“幸福的错觉”网络是虚拟的,但是网络的每个客户端、每个节点是实实在在的人,他们的心理变化等都是实实在在的,网络bbs中和现实生活中的讨论并无太大差异,只是讨论的媒介和场景有所不同。

网络匿名性的存在,使网络bbs的发言者可以不考虑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导致了网络bbs中存在一种现象:参与讨论者的情绪失控,对持相反意见者反唇相讥、恶言讥嘲,甚至进行无理的漫骂和人身攻击。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网络群体压力存在的主要原因。因为每个实体的人上网,都有实质的网络体验,对于网络中的恶言攻击不可能无动于衷。要发表不同的观点或意见,必须忍受得住“群体的围攻”和粗俗的恶语,但是并不是每个网民都有如此的勇气。

这种群体压力的存在,使不同意见者大多宁愿成为“看客”,网络bbs群体极化现象由此产生。群体极化有个加强的过程,这个过程即是一致意见的网民跟帖的过程。以天涯社区中对倪萍的“封杀山寨”事件的评议为例。2009341518,天涯社区中的“天涯杂谈”中贴出了标题为《政协委员倪萍建议立法封杀山寨现象。你觉得呢?》的帖子,文章引导性的词句表达了楼主对倪萍封杀山寨的批评,:“很多对‘山寨’现象的指责我觉得很无聊„„这样的指责很外行”,②引导性语句表露了楼主的观点偏向,吸引了共同意见者,这些意见的表达就加强了楼主的观点偏向,形成了群体极化现象。

bbs中的“沉默的螺旋”

德国社会学家纽曼认为“沉默的螺旋”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因为害怕孤立,他便不太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占支配地位的或日益得到支持的意见就会愈加得势,另一方则越来越失去支持的声音。③ 笔者认为,在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仍有明显的表现,但是导致网民“沉默”的心理发生了一些改变。在网络bbs,网民保持“沉默”的原因笔者认为已经与纽曼所说的“害怕被孤立”有所不同,更大程度上是害怕被群体恶言攻击。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在网络bbs帖中,人们的这种本能表露无遗,它的存在使得网络bbs中的主导意见对持有不同意见者造成一种群体压力。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是人们的心理感受是真实的,当受到群体的攻击时,仍会产生心理波动。为了免受指责或者攻击,他们对相反的意见保持沉默,而不是因为网络的匿名、自由等特点而肆无忌惮地发言。仍以天涯社区中对倪萍的“封杀山寨”事件的评议为例,楼主


对倪萍的行为进行了诱导性的发言,用委婉的方式表达了批评,在其后的网民跟帖中,曾有网“勇敢”地表达了对倪萍的理解或对其提议的赞成,“该封杀的就封杀,该承认的就承认”,④但是由于群体的压力,跟帖中大肆地对倪萍批评或侮辱,“怎么不封杀千嫁骚女人呢?,“真是脑残”,⑥以及对赞成倪萍的网民连带批评,如指责批评山寨的人都是“自私的瓢虫” ,⑦其后这些“勇士”也都“隐退江湖”了。在天涯对来访者和回复者的统计中,访问者数29236,但是回复者只有417,这就可以明显地发现有多少人选择了“沉默”虽然不能说保持沉默的网民全都因为不敢发言,但其中不乏存在“害怕被批评”者,因为他们意识到帮倪萍的任何反驳,只会引来“杀身之祸”

所以在网络bbs,“沉默的螺旋”仍然存在,只是存在的原因发生了变化。但是从某种程度上又没有发生变化,过去和现在都是因为群体压力存在,只是群体压力的来源不一样了。

两者之间的关系

纽曼“沉默的螺旋”的假设认为大众传播有三个特点:共鸣效果、累积效果、遍在效果。纽曼的假设是针对传统媒体的,但对于网络bbs仍然适用。楼主的观点本身就存在某种偏向,引来持相同或类似观点的网民发表意见,这是彼此之间有共鸣的结果;共同意见越积越多,生了观点的累积;观点累积使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产生了遍在效果。这些特点跟网络的群体极化现象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极化是累积的结果,共鸣是累积效果产生的原因,这也就间接成了极化的原因,共鸣、累积使得意见遍在,从而加强了极化。

同理,群体极化的过程也就是“沉默的螺旋”形成的过程。群体极化是由于对问题的讨论本身就有一个偏向,随着偏向意见者的增多,意见走向极化。这个过程,也是“沉默的螺旋”形成过程。由于意见的偏向存在,使得持不同意见者选择沉默,意见走向极化,就是“偏向意见的大声疾呼,而对立意见者保持沉默” 结论

综上所述,群体极化现象和“沉默的螺旋”效应在网络bbs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网bbs的议题设置的功能突出,如果正确利用,对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的文明、健康发展是有着很大帮助的。如为网民引导出一种文明、健康的氛围,久而久之,网络的负面效应就会减少,网络的优势就会更加突出,网络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反之,如果不能很好利用,或者用之过分,就会产生致命的副作用,如过分引导,网民的“民意”就不能很好反映出来,网民的思想不能自由表达,情绪得不到正确宣泄,长此以往,不管对网络自身的发展还是对网民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可以通过媒介教育让网民了解到网络信息传播中存在的这些现象,让网络使用的主体自觉地扬网络之利、抑网络之弊,这是我国国民教育中有待加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注释:

①张真继 张润彤等:《网络社会生态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②④⑤⑥⑦《政协委员倪萍建议立法封杀山寨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130b08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