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故事:写竹明志

2022-04-28 10:09:5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郑板桥故事:写竹明志》,欢迎阅读!
郑板桥,明志,故事

精心整理

郑板桥故事:写竹明志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县令、潍县知县。

郑板桥一生,以写画竹子最为着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画、这诗、这竹,正是他“清为官,勤为民”的高亮志向的生动写照。

在十二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时时以百姓为念,有错即改,有利即行,在潍县时就曾有这样两个故事:

当时,潍县每到冬天,经常发生鼠窃狗盗之事,闹得人心惶惶。郑板桥就募人专事巡查捉拿盗贼强徒。谁知,这一番好意却没有得到好报。巡查队里的宵小不良之徒借此滥用职权,看到哪家小孩在玩牌,即以“抓赌”为名,闯进去敲诈勒索;碰到走夜路的,就污蔑人家是小偷,抓来吊打,讹诈钱财;而对真正的盗首歹人却视而不见。老百姓为此怨声载道。郑板桥得知这情形后,一面立即派人严查不法分子,一面立即遣散了自己募人组织起来的巡查队,沉痛自责道:“我愧对子民啊!




精心整理

乾隆十一、二年间,潍县连年灾荒,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事。郑板桥痛心疾首,决定开仓赈灾。而那些胆小怕事的人却阻止他不要这样做。

郑板桥对此心胆俱裂,激动地说:“时已至此!事已至此!待一层一层禀报上去,苍生百姓早已死光了。天大之事,由我承担!他当即开仓拨谷,让乡民按人头领取。

谁知这一开仓济民的善举,却被一些人污蔑为贪污渎职、另有所图,告发于朝廷。郑板桥因而被撤职罢官。

离开潍县时,郑板桥只雇了三头毛驴:一头驮着简单的行囊,他自己骑着;一头装着两夹板书,还有一个叫阮咸的乐器;另一头,小皂隶骑着,在前面引路。

郑板桥为官清廉,心系民生。老百姓哭着挽留他,他画了竹和菊,与他们道别: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直到他临终那年,他在画竹时还题诗道: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郑板桥在潍县做官时,曾画过一幅竹子送给上司,画上题诗是: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3


精心整理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县衙萧萧的竹声,使郑板桥想到了民间的疾苦和为官作吏者的责任。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3/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23ff66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