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自考笔记之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5)

2023-04-09 11:2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年10月自考笔记之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5)》,欢迎阅读!
国文,答题,概论,自考,之中



202210月自考笔记之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

(5)



1明洪武23年朱元璋为预备建找一支海军船队,在南京四周种植了近5000万棵梧桐树合棕榈、漆树。

2)其次年还下令移民到淮河一代的居民,每家必需种植200棵桑树、200棵枣树和200棵柿子树。

3)明洪武年间的种树总量在10亿颗左右。 十九、简述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

1、过分开垦土地。1)过分开荒破坏了植被生态,结果引起沙化。2开垦土地破坏环境的事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过分追求粮食生产,片土地围湖造田,致使两湖一带湖泊水的吞吐量急剧下降,每当长江汛期一到,中下游地区水患变得非常严峻。同时由于上游地区森林的采伐过重,长江水的泥沙含量也不断的逐年增加。 2、林木的滥砍滥伐。

1)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峻,森林资源的损失,即意味着黄河流域的水灾总体看上去呈渐渐增加加重的历史趋势,主要因素是泥沙含量越来越大,一支下游平原地带形成地上悬河。公元10世纪以前,黄河虽有改道现象,但不严峻,根本是稳定的、安流的从10世纪到唐五代开




头,黄河下游迁徙变为常态。主要缘由就是中上游地区森林被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峻。

2)与黄河迁徙互为因果的是北方原有的大量湖泊的淤塞以至消逝。没有这些湖泊的吞吐作用,黄河的危害更为严峻。到了明清以后,黄河夺淮河入海,又造成淮河流域的大灾难;而淮河在此以前,始终是一条河床很深便于航运的“利河”。明清统治者片面地爱护大水道交通,不从根本上对黄、淮加以治理,最终酿成了更大的灾难。 二十、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化成就?

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1、农业的发生是人类历史划时代的大事。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农业起源中心中,中国独有其二,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耐旱谷物农业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

2、石器的磨制和钻孔,表达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磨制石器的进展与农业发生同步。

3陶器的制造是贯穿于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手工业。制陶技术经受过贴塑、泥条盘筑及慢轮加工和快轮加工几个大的阶段。快轮加工陶器在仰韶文化时就已经消失,经过不断提高,到龙山时期已普及黄河及长江流域。陶器的烧制还带出了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青铜器制造。龙山文化时代,除良渚文化外的全部文化遗址,都曾发觉过铜器,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2531e6f6a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