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殿试

2023-02-08 04:01: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殿试》,欢迎阅读!
殿试,乡试,会试,科举,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之五兆芳芳创作

童生试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含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及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是说正在准备介入童生试. 乡试

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天子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介入.考试通常安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介入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及格秀才的专称.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条理的会试.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天子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殿试是科举制最初级此外考试,天子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天子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其实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进士落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进士

中国现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是现代科举殿试落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落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落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落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26c51c1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