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病的HRCT诊断价值

2022-05-10 05:5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肺结节病的HRCT诊断价值》,欢迎阅读!
结节,诊断,价值,HRCT

肺结节病的HRCT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结节病的HRCT表现,以提高结节病的诊断率。方法:通过对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27例病理证实的肺结节病的HR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内多发结节9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纵隔淋巴结肿7例,肺内纤维化病灶者4例,胸膜增厚1例,胸水2例。结论:HRCT可清晰观察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及其肺内细小病变,大大提高了肺结节病的诊断率。

【关键词】肺部 肺结节病 HRCT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203-02

肺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器官受累的非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疾病,目前原因不明,可侵犯全身脏器,90%有不同程度的肺部侵犯[1],病变可自愈或进一步发展为肺纤维化,易与淋巴瘤、转移瘤、肺门淋巴结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混淆。通过对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27例病理证实的肺结节病的HR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加强对肺结节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本组患者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在21-53岁,平均37岁。无症状者10例,咳嗽3例,皮肤红斑1例,血沉加快4例,通过病理证实,本组患者确诊23例,待定3例,错诊1例,按结节病的诊断标准[2]I12例,IIA3例,IIB8例,III4例。

1.2检查方法:通过飞利浦16排螺旋CT,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双手抱于头顶,头先进,常规定位,进行横断位扫描,扫描层厚3mm,层距3mm,重建层0.8mm,螺距1.375,分别观察肺窗及纵隔窗。 2 结果

肺内多发结节9例,其中大结节1-3cm6例,小结节<1cm3例,位于胸膜下者2例,沿血管支气管束分布3例,弥漫分布4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1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合并肺内结节灶5例,合并肺内纤维化病灶2例,仅为肺内不规则分布纤维化病灶4例,合并胸水2例,胸膜肥厚1例。 3 讨论

结节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原因不明,为非干酪性坏死性类上皮细胞样肉芽肿病变,是一种慢性、良性病变过程,好发于20-50岁人群,女性稍多,临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急性活动期可出现结节红斑、皮疹、发热、多发性关节炎、血沉增快等,Kveim试验阳性,OT试验阴性。 3.1结节病的HRCT典型表现

3.1.1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主要表现为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形如土豆,边缘清楚,邻近大血管无明显受压征象,结节病患者胸内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组合是双侧肺门、右气管旁及主肺动脉窗淋巴结肿大,同时也可合并有内乳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肿大。

3.1.2肺内病变:主要表现为肺内小结节、不规则索条影及两者并存的混合网格结节影和磨玻璃影。间质性浸润包括结节影和索条影,主要位于胸膜下、叶间裂旁,肺内多发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大小不一,可呈毛玻璃样,部分融合成团块影[3]

3.1.3支气管病变:早期淋巴结肿大可压迫支气管,致支气管狭窄及肺叶肺段


不张,后期纤维化病灶导致支气管变形扭曲,引起阻塞性病变。

3.1.4胸膜改变:主要是胸水,胸膜肥厚,少数可合并气胸,都为肺大泡的并发症。

3.2肺结节病的分期:I-肺门淋巴结肿大,而肺部无异常;IIA-肺部弥漫性病变,同时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IIB-肺部弥漫性病变,不伴肺门淋巴结肿大;III-肺纤维化[4],肺容积缩小,肺门变形,蜂窝改变,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变形。

3.3鉴别诊断:

3.3.1淋巴瘤:淋巴瘤患者有发热、消瘦、贫血、肝脾肿大等,肿大的淋巴结多为双侧,对称性,进行性肿大,有融合包绕大血管的趋势,前纵隔组、气管旁组和内乳淋巴结组最易受侵,前上纵隔填满肿大的淋巴结,这是淋巴瘤的典型特征。而结节病的肿大淋巴结多为两侧对称性,或右气管旁及主肺动脉窗淋巴结肿大为主,结合病史及典型表现,鉴别不难。

3.3.2转移瘤:两肺内散在结节,可以找到原发病灶,且患者多为老年人,鉴别相对简单。

3.3.3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多有盗汗、低热、消瘦等结核症状,多见于青少年,CT多表现为单侧淋巴结肿大,PPD及结核抗体试验强阳性,结合上述典型症状及CT表现、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上述疾病临床症状及影像表现不典型时,鉴别较困难,确诊需借助于病理活检。

参考文献

[1]胡良安,罗永艾,肺结节病的临床研究,临床肺科杂志,2001645-7.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 370. [3]李迎春,王体柱,马凌云,胸部结节病的临床[J],病理及CT表现,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87-88.

[4]中华呼吸病学会,结节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第三次修订稿),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1: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2af3147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