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2-04-13 13:11:5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回乡偶书》阅读答案及解析》,欢迎阅读!
回乡,解析,答案,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答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诗人“乡音无改鬓毛衰”有何作用?

2《回乡偶书》《十五从军征》都是写暮年回乡,二者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 【分析】《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这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作用分析。根据诗句内容,联系全诗来分析其作用。 “乡音未改鬓毛衰”意思是“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作者用“鬓毛衰”承接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和变化了的“鬓毛”形成对比,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理解和比较。根据诗歌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和比较。 《回乡偶书》通过写儿童问话的场面抒发了诗人久客伤老之情;《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 答案:

1)运用对比的手法写诗人“乡音”虽未变,但外貌却变了,为后两句写儿童相见却不相识而发问做铺垫。

2《回乡偶书》抒发诗人久客伤老之情;《十五从军征》是借一个老兵从军回家后的见闻,表达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反映了百姓在战乱中的痛苦。 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点评】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一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最好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2f42528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