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2023-01-10 05:4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欢迎阅读!
会计实务,谨慎,运用,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作者:杜微

来源:《商情》2017年第03

(哈尔滨哈船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伴随着着不确定性,即风险。在当今市场竞争尤为白热化的阶段,瞬息万变、无法预测的经营环境使企业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即其应有的投资决策参考和风险揭示功能是否得以真实发挥愈加受到重视。谨慎性原则作为指导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之一,被更广泛地应用于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本研究通过分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其局限性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谨慎性 会计实务 运用

进入21世纪后,会计项目的不断发展使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在谨慎性原则的指导下,会计人员应具备敏锐的职业判断,保持应有的谨慎,将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但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作为会计实务工作中重要的处理原则。同时,由于谨慎性原则自身还存在相当的局限性,探究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合理运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核算原则之间经常存在着矛盾冲突,这与其自身的偏向性、稳健性及在会计实务中的主观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客观性原则作为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基本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人员应对即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预先估计入账,待费用和损失发生时再从预先估计的部分中进行冲减,这显然不符合客观性原则的要求。此外,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比性原则,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以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而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变化对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加以调整,这就使不同企业前后各期缺乏会计标准之间的统一,导致了会计信息的无法相比。 (二)与税法制度欠缺协调性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导致了会计准则与税法制度的差异性。会计准则以让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盈利可能性为目的,而税法以帮助国家获得财政收入、对社会收入进行分配调解、维护纳税人的权益为目的。如对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在谨慎性原则的指导下不确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收入,而税法必须确认收入并纳税。再如,会计上根据谨慎性原则提前各项资产减值或跌价准备,而税法对于减值准备原则上都不承认,强调的是在有关资产真正发生永久性实质性损害时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所以说税法制度制约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应用,当企业计提了减值准备后,还要补交所得税,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的增加。 (三)谨慎性原则在实务应用中主观随意性色彩过强

随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趋同,留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空间越来越多,再加上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性,会计职业判断已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经常性行为。此外,不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的高低不同,也会影响到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这就使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例如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资产减值准备和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较大的机动空间。由于不同的计提方法对当期经营成果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有时这种灵活性会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契机,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而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计提方法,通过改变计提比例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二、对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建议 (一)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不断修订,对相关会计从业人员提出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两个方面。企业要通过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使会计人员深入了解企业的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的同时,加强其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其职业判断能力。至于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会计工作是直接涉及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面经济利益的活动,如果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自觉或不自觉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仅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其决策失误,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要通过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及相关的奖惩机制,培养会计人员自觉职业道德意识,在会计实务工作中正确适度运用谨慎性原则,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

建议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细化会计准则和增强操作性。如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模块,尽管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是在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相关的规定都是比较原则化的规定。由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工作的复杂性,特别是未来现金流及折现率的影响复杂性,其确定和计量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建议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相关规定,制定操作性较强的规则,从而避免企业会计人员对谨慎性原则的滥用。此外,由于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与税法制度欠缺协调性,在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也应努力缩小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要辩证看待双方,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在方法上不断完善,使二者科学、健康地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当前,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资金紧张、业绩下滑,容易引发会计舞弊。在此形势下,要加强会计监督,确保金融和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通过加强对支撑新会计准则体系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建立与各监管部门的联网,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积极研发电子化监管手段,开发检查软件,提高检查效率,强化事后监督。 三、结语

谨慎原则的应用在会计实务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既是会计核算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又是会计核算的核心理论之一。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正视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能将之回避。为了优化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应用,在微观层面要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在中观层面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制度,双管齐下从而为企业会计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支持。同时,要了解谨慎性原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起到预警和化解风险的作用;用不好,便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038a0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