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23-02-20 08:2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年苏州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欢迎阅读!
苏州大学,真题,心理学,试卷,解析



2017年苏州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jpg />⑥查F值表进行F检验并做出判断。⑦陈列方差分析表:

20 论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对人的影响。

正确答案: 20世纪4050年代麦克里兰提出成就动机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或失败)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行为体现了趋向成功或避免失败两种倾向的冲突。一个人不可能不考虑失败的后果去追求成功。因而一个人趋近目标的行为最终取决于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努力去追求具有挑战难度的目标。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高于追求成功的动机,那么这个人就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失败机会少的目标。阿特金森等人通过实验证明:追求成功的孩子选择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但同时也保证了具有一定的成功可能性。避免失败的孩子关注的不是成功和失败的取舍,是尽力地避免失败和与此有关的消极情绪。



21 比较整体说和机能模块学说。

正确答案: (1)整体说最早由弗洛伦斯提出,他认为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要通过整体来发挥作用。弗洛伦斯用局部毁损法进行实验,以观察其对动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动物功能的丧失与切除皮层的部位无关,而与切除皮层的大小有关。 20世纪初,拉什利进一步用损伤白鼠大脑的办法,观察其对白鼠学习的影响,得出两条原理: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影响);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而与受损伤的部位无关) (2)机能模块说是20世纪80年代在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出现的学说。该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这一理论得到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持。例如,视觉领域的研究发现,猴子的视觉与31个脑区有关;颜色、运动和形状知觉是两个大的功能模块,它们之间的精细分工和合作,是视觉的神经基础。



综合题

22 探讨聋哑学校四年级学生(理论上无听觉编码能力)和正常四年级学生的工作记忆暂时存储计算过程是语音模板还是视觉环路。在不同呈现方式和记忆负荷量条件下,请设计该实验,需要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变量、设计方法、具体步骤、统计方法、可能结果等。



正确答案: 实验目的:通过对比两类学生在不同呈现条件下的加法运算正确率来确定心算能力中工作记忆暂时存储计算过程是语音环路还是视觉模板。 实验变量: ①自变量有两个,学生类别和呈现方式(记忆负荷量通过呈现方




式来操作能够)。学生类别为组间变量,即四年级聋哑学生和四年级听力正常学生;呈现方式为组内变量,即将加法算式呈现3000ms(记忆负荷量较重,因为被试在算式消失后需要不断复述算式保证知道算式的内容)和持续呈现直到被试完成运算为止(记忆负荷量较轻,被试不需要复述算式的内容,只需进行运算就可) ②因变量为加法运算的正确率。 ③额外变量学生的视力水平、学生的智力水平、加法算式的等价性等。 设计方法: ①实验设计为2×2的混合设计。学生类别为组间变量,呈现方式为组内变量。 ②被试选取:通过智力测验选取测验成绩相等或相近的聋哑学校四年级聋哑学生和正常学校四年级学生各20名。被试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③实验材料和设备:加法运算式若干道,保证算式在运算时的进位数一致。实验设备选择计算机显示器,用显示器将算式显示在屏幕中心位置。具体步骤: a.练习阶段:两组被试分别在两种处理条件下各练习3道加法运算,熟悉实验流程,对于耳聋学生会用手语告知其指导语,直到所有被试都完全了解实验流程后开始实验。 b.实验阶段:将加法算式(121+234)呈现在屏幕中央。在短暂呈现条件下,算式呈3000ms,之后屏幕变为空屏,被试把运算出的结果写在纸上后开始下一个运算,共计30个加法算式。在持续呈现条件下,算式呈现在屏幕上,直到被试运算出结果写在纸上,然后开始下一个运算,共计30个加法算式。所有条件下加法算式按随机顺序出现,且不存在相同的算式。在每种条件下记录被试计算的结果,最终得出其在不同呈现条件下的心算正确率。 统计方法: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采用两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 可能结果:算式呈现时间和学生类别的交互作用显著,其中在短时呈现条件下,听力正常儿童的正确率显著大于听障儿童的正确率,而在持续呈现条件下两类儿童的正确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就说心算能力中工作记忆暂时存储计算过程是在语音环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045b96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