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抗疫中的表现及抗疫精神的形成调查方案

2022-09-11 00:1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在抗疫中的表现及抗疫精神的形成调查方案》,欢迎阅读!
中国,形成,表现,精神,调查

中国在抗疫中的表现及抗疫精神的形成调查方案

一、爱国主义是抗疫精神的情感基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是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爱国主义生动、鲜明地表现在国家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在个人和群体的行动之中。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空谈、抽象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审视疫情,将疫情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环,那么,疫情仅仅是新的历史形态下新危机、新风险的具体表现。面对新冠疫情,以抗疫英雄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抗疫精神为契机激发深藏在中国人民血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调动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表现出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真实写照。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家国一体,舍小家为大家。人是构成国家和社会的原子,家庭具有连接人的个体化和社会化的双向责任,是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团结的关键,是组成国家、构成社会的必要单元。在疫情暴发初期,个人面对着被感染的风险和对病毒的恐惧,家庭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国家也深受疫情影响。这无疑是用客观事实呈现了个人、家庭、国家三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关系。疫情深化了国人对家国之间的认同感,再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忱,形成了具有强大感召力的伟大抗疫精神。

爱国主义与现实的融合不断丰富自身内涵。爱国主义不是一成


不变的,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不断自我阐释、自我发展。伟大抗疫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爱国主义与时代相融合的产物,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的鲜明表达。爱国主义精神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就在于中国精神与时代、与现实的融合,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伟大抗疫精神的出现切实改变了疫情期间人们的无力,重新滋养了爱国主义,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抵挡了西方势力借助疫情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攻击。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指导下,中国人民迅速凝结起的抗疫精神将个人的力量集合起来,形成对抗疫情的强大精神凝聚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伟大抗疫精神的坚强支撑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显著体现,这种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是形成伟大抗疫精神的动力源泉。集体利益是个体利益实现的基础,集体利益受损就无法保障个体利益的实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集体主义原则“先天”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共识中。正是在这一精神维度的作用下,疫情暴发后举国上下一盘棋,各方力量自觉地凝聚起来,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斗争当中。、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转化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实现了抗疫资源的充分高效调配,为打赢疫情防控之战积累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鲜明体现。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奉行生命至上原则,从


根本上保障人民权益,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为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提供强大的制度支撑,将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只有牢牢扭住这个关键点才能有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调动抗疫民力、凝聚抗疫民智、稳定抗疫民心,并最终形成伟大的抗疫精神。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底气,是凝聚抗疫精神的制度支撑。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综合大考,也是对党的全面领导进行的一次深度检验。疫情暴发后,党中央实时掌握疫情动态、研判疫情、精准施策,为疫情防治工作布局谋篇提供顶层设计,为我国夺取抗疫斗争的全面胜利提供根本性保证。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的先进性,以高度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勇担时代大任,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为我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稳定抗疫局势注入了转危为安的强心剂,给全国人民吃了定心丸。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沉着冷静、理智应对,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我国的制度优势迅速及时地转化成为抗疫效能,收获抗疫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6f8ceecd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