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孝文化

2024-02-02 10:30: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儒家孝文化》,欢迎阅读!
儒家,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儒家孝文化

作者:杨志超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7

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的核心内涵:赡养父母,尊重父母,顺从父母,规劝父母。研究文化有助于个人修养的提高,家庭关系的和谐融洽,减少自身与社会的戾气,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继承和弘扬文化,需要我们为之思考并努力实践。 1 儒家论孝

是儒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儒家经典中,对进行集中阐述的著作首推《孝经》。《孝经》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从精神方面:至德要”“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父子之道,天性也《孝经》认为是修德的第一要务,欲修德先修孝,有孝方可有德,是人类的天性,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禽兽尚且如此,足可见乃天地间永恒的真理。从价值方面:儒家的道德观念与政治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古人云:移孝作忠。将忠与孝紧密联系,顺从父母为小孝,效忠国家为大孝,报国,忠君是最大的孝。在中国历史上多有帝王以治理天下,如晋武帝以治天下,宋仁宗以仁孝治天下等。古时帝王认为尽孝之人必为大忠之人,故而将孝道作为通行四海的道德规范,天子制定法度以身作则,无论在庙在野,人人均有相应的孝道要求。将引入政治领域,规范指导言行,确立核心价值观,将君权与父权相结合,忠孝一统,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从实践方面: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提倡从居,养,病,丧,祭五个方面践行孝道,居家时敬重父母,赡养父母时要让父母在物质与精神方面感到愉悦,父母病时面显忧虑,父母去世子女要心感悲痛,祭拜父母时神情严肃。儒家传统的孝道思想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将脱胎于情亲伦理间,融入家国天下中,将泛化,政治化。时光荏苒,在新时代下,儒家思想以是单纯的文化,不再为政治所用,也要回到人伦亲情中,将高大上的孝变为接地气的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尽心奉养和顺从父母,由此可见现代意义上的着重于家庭关系,主要调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含义与孝道的践行要有所革新,古时父为子纲,现在儿女尊重父母,以父母言行为榜样,但要理性的对待父母的言行,有所取舍,对于父母不当的行为要纠正,劝导父母,反向引导父母,儿女尽孝时要量力而行,不可为了面子而尽孝,否则会给父母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2 “的影响

首先,古代以孝治天下,汉代举孝廉以入仕,清代孝廉方正科,选拔孝子做官。儒家经典有四书五经,《孝经》是其中之一,自隋代科举制度兴起,唐代明经进士,明清八股取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孝经》是必考科目,统治者通过考试的方式推行思想,可见对封建统治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推动我国古代刑律的改革,使中国古代刑律由野蛮走向文明,汉代有一女子名为缇萦,她父亲是一位郎中,误诊致人死亡,被判处肉刑,缇萦不忍父亲遭受肉刑,向汉文帝上书愿意代父受过,汉文帝被缇萦孝心感动,下令改革肉刑,缇萦上书推动古代中国法制进步。 最后,对其他宗教也有所影响,佛教法师也讲述孝道,比如慧天法师讲述《孝亲颂》,道教人员也践行孝道。 3 辩证看待孝文化

儒家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孝文化的内容有许多值得传承弘扬,但传统孝文化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对待孝文化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思维,全面的眼观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有批判精神。纵观孝文化,有精华的内容,第一,尊重并赡养父母,使父母老有所靠,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让父母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感到愉悦,发扬孝文化有助于解决目前社会的老龄化问题。第二,尊重父母,敬爱长辈,作为晚辈要常听父母的教诲,陪伴父母,尽量满足父母的合理要求。是一种美德,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家庭伦理关系有积极的作用,是根本的人伦要求。孝文化固然有精华,然而事务具有两面性,有精华必有糟粕,儒家主张父为子纲,父亲是子女的榜样,子女的言行均要仿照父亲,子女没有独立的行事权,而且在父去世三年内不能改变父的行为规范,儒家讲孝,多强调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单方面增加子女的负担。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己自足,男性是主要的劳动力,因而男性在家中具有领导地位,要求晚辈对长辈的服从。古代中国是家天下,整个社会惯行宗法制犹如一个大家庭,皇帝相当于大家长,臣民相当于子,皇帝看透了于维护统治的作用,不断的对其进行补充,加工,推行,将作为巩固封建专制统治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武器。传统儒家道思想过分的强调家长的权威,要求子女对长辈的绝对服从,这样的压抑子女的独立人格与意志自由,窒息了子女的才气与朝气,打压晚辈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束缚了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对于儒家文化我们必须客观理性地看待与分析,批判性的传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扬弃。 4 “面临的新的社会问题

首先,老龄化加速,养老压力增大,1987年我国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5.5%2000年全国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1%,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约占总人口20%,未富先老是现阶段中国基本国情。老年人口增多,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家庭小型化,子女数量减少,成年劳动力数量更少,成年子女工作压力大,岗位竞争激烈,且养育下一代占据成年子女大部分的财力与精力,忽视了对老年人的照顾。人们的生育观念有所变化,生育愿望下降,子女数量减少,每个子女的养老负担加大,子女负担不起。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动摇,社会养老渐成趋势,但社会上的养老机构良莠不齐,普通的养老机构设施不全,老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环境脏乱,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费用昂贵,普通家庭无法负担,养老机构护工素质参差不齐,时有虐待老人的事件出现。

其次,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愈演愈烈,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农村里留下了大量的老人,妇女,孩童,农村里的空巢老人大部分生活拮据,体弱多病,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老人无人照料,精神空虚寂寞,晚景凄惨,农村留守妇女大部分的精力用在照顾子女,对老人疏于照顾。而且现在,农村也有不少妇女外出打工,农村的养老资源越来越少,空巢家庭越来越多。

首先,孝道回归家庭,做到知,情,敬,行。孝文化要走进学校,走进课本,开设专门的课程,学校要定期举行以为主题的活动,传授文化中的积极内容。在家庭中,父母要言传身教,引导儿女践行孝道,父母以身作则,赡养自己的父母,潜移默化,让孩子体验,感受,理解。加强孩子对父母及家中长辈的感情,父母要了解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内心,建立与孩子的沟通渠道,形成亲子的良性互动,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拥有深厚的感情,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发自内心,自然孝敬父母。父母道德良好,言行端正,在家庭中便拥有权威,父母言必行,行必果,孩子会相信父母,崇拜父母,以父母为榜样,发自内心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带领孩子实行孝道,孩子可以从小处做起,将孝道融入日常生活之中。知,情,敬,孝思维合一,孝道才能回归。

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政府要加大对养老保险资金的投入,尤其加大对农村老人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加大老年人可以享受的福利,着力解决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注重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再次,扶持助推社会养老,政府对于民间养老机构要加大资金补助,养老机构属于社会福利机构,盈利性不强,民间资本流入少,政府要鼓励民间资本流入,另外政府建立一些公立的养老机构,注重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杜绝虐待老人的事件出现。

最后,开拓发展老龄产业与老年服务业,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快养老设施建设。 傳统孝文化博大精深,有精华的内容,也有历史局限性,我们要深刻全面地了解孝文化,辩证的看待,批判性的继承并发展,惯行扬弃,面对新出现的社会问题,要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并结合时代特点予以解决。 (作者单位:阳光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8d3ffa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