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老城楹联拾趣

2024-02-04 05:0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榆次老城楹联拾趣》,欢迎阅读!
榆次,拾趣,楹联,老城



【导读】榆次老城的楹联成百上千,让人叹为观止。楹联内容广博,深入浅出,即景着墨,雅俗共赏,而且书艺精湛,正草隶篆,各有千秋。

我曾在榆次小儿子家住了一段时间,因对榆次老城慕名久矣,遂多次前往游览。楹联文化是榆次老城的一大特色,常让我驻足流连,品尝再三。尤其是那些通俗幽默,亦庄亦谐,蕴含哲理的楹联,更让我情有独钟,难以忘怀。

譬如劝人向善的。城隍庙玄鉴楼楹联:暗室亏心未入门已知来意;自家作孽欲免罪不在烧香。寝殿楹联更是形象: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这两联如同当头棒喝,让那些心怀叵测,使坏作恶却祈求神灵庇佑的人头皮发麻,不寒而栗。联语明白如话,让人联想到冥冥中铁面无情、洞察世事的判官形象。月老庙楹联曰: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让人联想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的警句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俗话,对仗工整,句句传神。

再譬如警示官员的。县衙内大堂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联朴实无华,语浅而意深。道明了得与失应有的心态,上下联句句以一官与百姓相对,揭示了官与民,地方官与地方治理的辩证关系。与我们现在说的干部是人民公仆,拿着人民的俸禄,为官一任,致富一方,要能上能下,勤政爱民有异曲同工之妙。县丞院正厅楹联云:既然穿吏服,心要忧国忧民;纵使卖番薯,秤须足斤足两。不由使人联想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和唐知县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俚语。对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宗旨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县衙四堂楹联云: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此联恐怕让那些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热衷形象工程的当今官员读之也会为之脸红。

又譬如劝勉诚信经商的。榆次老城明清街商铺众多,楹联无数,妙语连珠,良多趣味。如大隆号楹联:温良恭俭让,让中能取利;仁义礼智信,信内可求财就蕴含了商业的经营理念,盈利法则,让中取利,诚信为本。这对我们今天市场经济应遵循的商业道德有着很好的戒勉和启示意义。

榆次老城的楹联成百上千,让人叹为观止。楹联内容广博,深入浅出,即景着墨,雅俗共赏,而且书艺精湛,正草隶篆,各有千秋。内中不乏历代书法大师如王羲之、颜正卿、米芾、郑板桥、唐伯虎、苏东坡、傅山等的墨宝真迹,确实是我国楹联文化的瑰宝。那些让识字的人一看就领会,不识字的人一听就明白的通俗楹联,更是别具一格,艺术独特,妙趣横生,耐人寻味,颇值得学习和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bf3127856a561253d36f6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