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不可语于冰的典故[夏虫不可语冰夏虫语冰,成语,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

2023-01-21 05:25: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夏虫不可语于冰的典故[夏虫不可语冰夏虫语冰,成语,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欢迎阅读!
典故,夏虫语冰,集释,于冰,六下

夏虫不可语于冰的典故[夏虫不可语冰夏虫语冰,成

语,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

(xià)(chóng)(yǔ)(bīng)

(xià)(chóng)(yǔ)(bīng)成语。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后遂以(xià)(chóng)(yǔ)(bīng)”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同夏虫不可以语冰 中文名,(xià)(chóng)(yǔ)(bīng)拼音,xiàchóngyǔbīng,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同义词,夏虫疑冰。坐井观天。

详细释义。夏(xià)(chóng)(yǔ)(bīng)

夏虫不可以语冰。意思是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语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比喻人囿于见闻。孤陋寡闻。知识短浅。不通时务。

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

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


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 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看到大海后。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溢出来;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会减少而流尽;海水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

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从天地之间生成形态。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念会被别人看少。又凭什么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稊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

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

同源典故。井底观天以虫疑冰休遣夏虫知冰有夏虫识夏虫不可语冰夏虫疑冰虫语那知冰。

运用示例。《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哂夏虫之疑冰。夏虫不可语冰

整轻翮而思矫。李善 注:言浅近小智。同乎夏虫。今既哂之。故整翮思矫也。张铣 注:夏虫不知冬有寒冰。亦犹小智不识高道。故笑之。宋代梅尧臣《中伏日永叔遗冰》诗:巨块置我前。凝结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c1a3f9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