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感知的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2023-02-10 11:0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空间感知的公园景观设计研究》,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感知,基于,公园,研究

基于空间感知的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公园相对于传统的私家园林、私家花园来讲是一种服务大众、开放性的绿地空间。1905公花园是我国最早的公园,其始终不收门票也不针对任何人设立门槛的原则,与传统园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至今日,已过去一个多世纪,我国的公园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作为一种服务国民的作用也日趋多样化,但公园设计理论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实践。 二、空间感知的研究现状

空间感知是一种心理学层面的认识过程。通常,人通过各种官能(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来感觉周围的世界,从而在思想中形成对事物的认识。然而有些事物并不能被我们的官能感知到,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钟表或其他计时设备或是自身的生物钟来测量这个抽象的概念,却没有一个专门感知时间的器官。Lakoff & Johnson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种提出概念:时间是空间的隐喻。人们借助具体的空间概念来表达、理解和构建时间。空间的顺序性和距离性可以构筑时间的连续性和持续性,所以时间即是一种通过空间隐喻获得的空间感知。

上世纪60年代,空间感知的研究方法被Lowenthal提出,此后心理学家、规划学家和地理学家等对空间环境感知的研究迅速展开。通过空间感知来把握区域内部空间结构,打破了以往土地功能分区下的传统研究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受空间影响的个人与集体的行为上,是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迄今为止,关于空间感知在区域规划方面比较经典的理论有高里奇(Golledge.R.G)的点-面理论,亚当斯的扇形认知领域,凯文林奇(Lynch.K)的城市意象,岡本等人的距离认知研究,克拉克(Clark.W.A.V)的偏好地图等等。近几年来也有新兴的空间感知分析法出现,但主要对象任然以城镇空间为主。在建筑界理论方面,布莱恩劳森在他的Language of Space中系统性的将空间感知与建筑艺术语言相结合,着重分析空间与人的尺度关系,以及人的心理需求。他将研究对象从建筑本身转而为建筑使用者,从而在各个方面反映了人在一个环境中,对各种实体感知上的差异。 在景观感知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景观评价领域。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对景观评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对森林的美学质量评价研究最多,方法也最为成熟。关庆伍(2006)通过构建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确定各指标重要性并使之数量化,以层次分析法求得景观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长春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的AHP模型。白会丽2006)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23项指标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法研究了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人群对植物景观的偏好。肖国增(2007)采用SBE法获得各种植物景观群落的美景度值和植物景观群落构成要素的评分值,建立回归模型,得出了影响各类植物景观群落景观效果的因子和重庆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群落的最佳配置模式。除植物要素外,陈虹君(2015)运用AHP法,针对不同类型空间景观铺装的特点,结合公园使用者对不同类型空间特质的偏好,分别归纳总结影响其形式美学价值的主要因素,根目标指标层次结构建立相应评价指标体系,得到铺装要素空间构成>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的评价结论。

目前国内外对公园的空间感知研究主要集中在总体规划和植物设计方面,除此以外的景观要素,例如硬质、小品、景观构筑等方面的评价研究过少,其它景观要素的定量化分析十分缺乏,对心理测量的研究定论更是屈指可数。 三、公园设计中对空间感知的研究

由于空间感知包含可被直接感官观察到的认识和需要通过空间隐喻获得的感知两部分,所以笔者认为:在公园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场地空间的实用性设计,也需要考虑空间营造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


在第一个层面中,直接通过感官获得的空间感受主要体现在实用性和美学欣赏两个方面。首先是环境视觉的色彩,色彩是我们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在景观设计中,为了符合人们的审美感,给人带来一个美的享受,需要遵循一定的色彩环境属性。标牌的摆放位置也非常重要,首先一定要摆放的比较醒目,因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是所有的位置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标识的设计也要新颖夺人眼球,形式多样,同时科学证明,越复杂不一致的图形越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中等复杂的次之,简单的图形反之。园路的无障碍及共用性环境设计是一种针对特殊有缺陷人士的安全的环境设计,在保障了基本的通达功能后,无障碍设计更是对残障人士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关爱,既为健全人士带来了方便,又弥补了之前的设计对弱势群体分离的不足。室外景观照明是利用灯光营造一种优美、自然的氛围,给人一种温馨的感受,为夜晚出行的人们既照亮了道路,又给人以心灵上的安慰。

在第二个层面中,主要是人们通过环境空间中各项事物产成的心理隐喻感知。设计师通过理解空间感知中起主导地位的时间,通过对时间绵延性质的感悟,以及感悟时间在感知中的作用,便有可能设计出产生令人留恋的空间知觉,设计出使人们产生经久、永恒空间知觉的建筑与空间。园林观赏中的感知活动其实是一种记忆活动,这类似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影像中各种场景可以有序或无序的切换,但当观影者将他们联系起来时,便不会觉得镜头与镜头之间是断开的,而是前后递进、连续的,进而使故事情节完整的。实际上,空间知觉的本质便也是知觉的一种剪辑方式与手段。如果对空间知觉体验进行分析,我们便可以发现知觉中的影像都呈现出类似电影中的片段、跳跃和非连续的特征。凯文.林奇有关城市心智地图的研究充分论述了这个问题。人们也许会说,城市空间知觉的意象的片段、跳跃和非连续性是很自然的,因为城市的规模决定了对城市的知觉体验必然是支离破碎的。那么我们用一个更小的微观空间环境进行阐述,例如对一座公园的空间知觉体验。我们仍然会得出同样的结论,那就是空间知觉是意象的片段、跳跃和非连续性的。

综上,增加人们游园时产生的心理美学感受,对空间设计中对时间——记忆的心理把握是关键,设计师可以通过空间的压缩与延展为时间提供更大的弹性,公园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经营,来获得时间的弹性和空间的塑性: 1.高度 2.深度 3.广度 4.曲折性 5.迷宫性 6.明暗度

上面六个方面都可以造成时间的伸展和压缩,前三种基本上是物理性质上的,后三种则加入了心理因素。《浮生六记》所谓: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中的周回曲折四字道出了造园中借用时间的弹性进行构思的原理。周回曲折正是将空间的塑性转化为时间的绵延来改善游园体验的一种游园经营方式。 参考文献:

[1] 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41-45.

[2] 李郇. 许学强广州市城市意象空间分析[J]. 人文地理. 19933):2735 [3] 沈克宁.空间感知中的时间与记忆[J]. 建筑师. 2015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cefbe0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