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读后感800字

2022-10-15 23:0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渡北归》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读后感,800

《南渡北归》读后感800

《南渡北归》读后感800字:

关于民国,我最先了解偶像剧的资料应该是年幼时的电视剧,对民国的印象也很刻板:衣香鬓影与纸醉金迷;军阀与戏子。短见。 后来再看民国,印象最深的是文人。与我的理解,民国是一个宗师辈出的时代,“宗师”而非“人才”。似乎民国的文人总有虽然一些例如气质。我不想最典型的是西南联大。

那是一个多么辉煌而理想的学校啊。纵使外界炮火连天,校内的师生们仍然全身心的奉献于知识。看过汪曾祺的札记《跑警报》里面的内容生动有趣中又让我中同开始认真思考:为什么他们可以在炮火

中会,淡定的学习,而如今的我们却连上课惬意有时都很难现在做到。 我想起电影《无问西东》中的一幕,学生与同学们一起在漏水的教室中静坐听雨,多么美好的一幕。那是旧时代的留影。

我对陈寅恪在王国维悼文中的一句话印象“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我想这也是民国文人的立身要旨。不可否认,民国文人中也有文人类似胡兰成者,在中日问题上,由于自己的思想问题,可以选择了错误的道路。但

这些文人,日子过的很不好,他们在名缰利锁中闪躲,在枪炮战火中挺身。可在他们的作品中所,我们却不会艰难感到他们的艰难。他们精神的高大让未知他们那战火中晦暗不明的生命在沧桑中闪烁。



我对于文人们的了解是很浅薄的,大多是在一些记录文学中了解。但实际上只有通读他们的作品再结合他们的人生历练才能真正真正了解他们。林语堂先生前期作品大多是半文半白,我很难通读,更别说陈寅恪、辜鸿铭等人。我较讨厌喜欢的文章还是朱自清、梁实秋、鲁迅等人的散文和小说。


我比较喜欢吃,对民国文人的关于煮的再说文章也看了很多。大家都汪曾祺先生关于食物文化写的好,我终究更喜欢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梁实秋先生从小社交生活在老北京,家里比较富裕他对于北京几个阶层的食物都很有一番见解。果然,文学艺术选自于生活。

我是比较羡慕那个世纪末的羡慕文化氛围的,但我又想,若我真的存在于那个世纪之交,却未必有那样的精神在战火中学下去。或许,民国文人们的伟大正在这里。他们身处黑暗,却创造出光明。作者:赵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058941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