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怎样进行文言文教学设计

2022-04-08 23:04: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统编教材怎样进行文言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统编,文言文,教学设计,教材,进行

统编教材怎样进行文言文教学设计

摘要】新版统编版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增加到了124篇,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教育的重视。而且小学阶段文言文的篇目增加到了14篇,从一年级开始就有相关短句的背诵,三年级就开始学习短篇文言文了。面对这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老师们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让孩子们对文言文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并能由浅入深,积少成多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激发孩子们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

【关键词】部编教材;文言文;教学设计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现编教材中,是从五年级开始,孩子们才接触文言文,小学阶段只学习四篇文言文,老师和孩子们对文言文的认识和重视都不够。而且文言文的基本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以致使人误以为文言文就该这样教。但从2019年起,新版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习文言文,而且小学阶段文言文的篇目增加到了14篇。体现了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编写亮点。除了整体学习具体篇目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补充到日积月累中,这样点面结合,让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文言文这种语言表达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那么,面对新的部编教材,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设计呢?

一、紧扣文本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中孩子们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是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和《守株待兔》,这两篇文章对三年级孩子来说篇幅短小,文字简练,内容熟悉。教材从三年级段开始增加文言文,是有意让学生认识这种独特的文章样式,接触传统文化,激活继续深入了解文言文的愿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意拔高,拓展过多、过难。可以参照课后练习题设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标准。如《司马光》一课,课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根据课后练习题,可以制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认识司、跌5个生字,会写庭、登7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机智勇敢。(4)能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二年级学过的白话文《司马光砸缸》进行对比学习,这样的设计既使孩子对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有更深刻的认识,又不至于产生看不懂的畏难情绪,同时还激发了孩子们继续了解这种语言形式的积极性。

二、及时总结方法,由点到面引导积累

随着对这种语言形式接触的增多,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也就慢慢地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技巧,如:识别通假字;辨析词的古今含义;理解文言文中一字多义和词类活用的特点;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正确划分朗读节奏,掌握一定的背诵技巧等。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也就要有所改变,在引导孩子们理解小古文的内容之后,要善于对所学文章进行总结,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时,就可以在学生根据注释理解了文章大意之后,让孩子们对文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词语进行


总结举例。如字在文言文中大多表示的含义,如:龟兔竞走;字除表示代词外,也是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的标志。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给孩子留有记忆、比较、归纳、整理的时间,这样养成的好习惯可以让孩子们把字词,把复杂的文言文学简单。也可以鼓励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则要在正确划分节奏的前提下才能完成,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重难点,必须要突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文言文中的句中停顿,对孩子们来说是一大挑战,也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教学设计当中,一定不能忽略准确朗读文章内容的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什么方法让孩子们能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和语感来也是我们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激发学习兴趣,由浅入深适度拓展

到了五六年级,在教授文言文时如果还仅仅满足于将课本篇目学懂学会那就错失了孩子们举一反三的大好学习机会。因为我们遵循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带领着孩子们学习了几年的文言文,孩子们对这种语言表达形式已经十分熟悉了,对新知识充满好奇的他们也不会仅满足于课本内容的学习了。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一定要考虑课外拓展的方法和内容了。建议适当讲一些与文言文有关的寓言、典故、轶闻趣事、背景资料、文言名句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一些文言故事、文言名句等,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他们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读懂更多的文言文。

同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同类补充:如学习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就可以适度拓展同样类型的文言文《诫子书》《赵普读论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等篇目;学习下册《自相矛盾》《杨氏之子》就可以类比阅读《虚实》《陶母责子》;六年级学《伯牙鼓琴》就读《管鲍之交》;学《书戴嵩画牛》就读《日喻》; 学《学奕》就读《诲学》; 学《两小儿辩日》就读《口鼻眼眉争辩》,这样的类比教学安排能让孩子们在读课外补充篇目时有喜相逢之感,教学效果当然更加显著了。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言文教学,就是要通过的碰撞,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体会生命的美好,培养创新的能力。随着部编版教材在全国的全面应用,尤其是在古诗词篇目增加到124篇,文言文增加到14篇的情况下,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都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多多深思与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长辫子老师郭学平《统编教材“360+2X”阅读推荐书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3fd1883b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