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基础:儿童舞蹈教学的特点

2022-06-01 21:24: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舞蹈基础:儿童舞蹈教学的特点》,欢迎阅读!
舞蹈,特点,儿童,基础,教学



舞蹈基础:儿童舞蹈教学的特点

作为一个少儿舞蹈教师,必需具有专业舞蹈素养,并能依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程度以及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少儿舞蹈集教学、排练、表演、治理为一体,假如仅仅只具备专业舞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缺乏表演才能,在枯燥的根底训练课中,就会让少儿失去兴趣;没有编导力量就没有创意,也无法完成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具备组织治理力量,会导致课堂纪律松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四种力量和素养是相辅相成的,就像一根严密相连的教学链。因此教学特征规定一个少儿舞蹈教师必需是:会跳、会教——在舞蹈的动态形象的示范中,动作标准、语言表达亲切精确,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会编——有自编自导少儿歌舞和辅导少儿活动的力量。这“三会”自始至终贯穿着组织治理力量。

作为文化馆的少儿舞蹈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上述的根本条件外,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它的教学规律,只有把握了教学规律才能相应地培育出舞蹈人才。首先文化馆不是正规的舞蹈学校,学生业余学习舞蹈,有很大的自由性。其次,由于舞蹈是人体的动态艺术,训练是很艰难的,没有硬性规定,全凭学生的兴趣和个人意愿这么一种学习方式,很简单使他们产生畏难心情,甚至导致学业半途而废。因此,文化馆的少儿舞蹈教学又有着自身的特别性,表现在教学上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生疏到娴熟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这一特点的产生是由于舞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根本学问表达在教师的形体上。因此要求教师教新动作和新组合时要熟记并能讲清晰动作的规格、要领和节奏,说明动作的形态和用力方法,并且在教学中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学生,给学生进展反复的动作示范,教师在示范时要有充足的感情与热忱,示范动作要求精确无误,节奏鲜亮。由于学生往往先入为主,假如教师的示范动作今日和明天不一样,学生把动作学会记住了,可教师又把动作修改了,这样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杂乱无章,使学生思维混乱,不知所措。而一个动作初学时养成的毛病是很顽固的,很难订正。假如课堂上教师忙于订正动作,教学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教师不但示范动作要标准,而且在指导学生动作时也不能任凭用手势,由于少儿的仿照力量比理解力量强,学生以为动作要求就是如此,即使你对学生要求再严格,他们也会搞糊涂了。固然,假如教师本身教学动作不标准,那就只能是误人子弟,所以教师必需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业务素养,仔细对待教学课,示范动作力求精确无误、节奏鲜亮、引人入胜。让学生印象深刻,跃跃欲试,产生一种剧烈的仿照冲动,从而培育他们对舞蹈的热忱,调动他们的学习乐观性。

二、急躁细致的教学

舞蹈训练给少儿以形体美,增加他们视听的反映力量、身体各局部的




协调力量。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天真活拨的孩子,既是严师,又是慈母。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一节课没上完就会有孩子留意力不集中,开头懒散,时任你怎么提高嗓门也无济于事。面对这种状况教师不能急躁,孩子们的感知力量和理解力量有时很有限,往往表现在做动作比拟迟钝,不擅长根据教师的要求自觉地对动作进展自我订正。教师应多给学生以反复的动作示范,要急躁细致地逐一去订正他们的各种毛病,这种教学方法看起来很慢,很费心,实质上在教学效果上却有不容无视的效应,是一种很快捷的易出成效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显着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489e0795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