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理解

2023-03-25 10:01: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人合一的理解》,欢迎阅读!
天人合一,理解

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泛指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也包含自然规律。“人”则往往包含的是自然的人、人性、人生以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由于“天”与“人”的问题包含着对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改造世界问题的探究和解答,因此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们,一般将“究天人之际”的哲学问题作为思考的首要问题,而这些思想成果为我们留下了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民族特色的宝贵思想财富。纵观历史上思想家们对“天人之学”的探究和观点,“天人合一”可以看作是中华文化对“天”和“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把握,以及达到二者和谐状态的理想追求。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天的和谐相处,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主要体现为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天时,最终达到天道、自然和人的和谐状态。有关研究认为,一观点最早孕育于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夏商周时期,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当时人们将“天”视为上帝,主宰者大自然的风云雷雨,决定着禾苗生长和农业收成,因此人们包括统治者帝王都要揣测天意而为之。到了周朝,“天”自然规律的意义加强了,同时还增加了道德性的内涵,认为天会选择有德行的人给予帮助,因此要“以德配天”《左传》中有:“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这段话的含义是,天、地的运行要顺乎“礼”,人们的行为处事也必须合乎天理地义。这里的天地是道德的具化,是人们行动的终极目标,人们做事必须取法于天。可见,早期的天人关系是在当时物质和理性思维发展制约下形成的人服从于天的被动合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冲破了宗教思想的束缚,用理性探索天人关系时,天人关系成为了一种哲理思辨,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明了人、地、天、道四者的关系,表明了人与大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体现了他对人道不公的观察和批判,他认为人道应当顺应天道,“推天道以明人事”“绝圣弃智”,实行“无为而治”。庄子坚定地站在“天”的立场上看待万物说:“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主要强调远离世俗事务的困扰,让身体不受牵绊,拥有豁达的人生观,让精神无所亏缺,一切都顺其自然,这样就会使人达到的形、神圆满的境界,


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与天合为一体逍遥自由境界。

孔子则从人的角度来把握“天人合一”的命题。孔子敬畏天,但在他看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无论遇到何种境遇,对用对自身所处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有深厚感情和责任担当。因此,他一生致力于复兴周礼。儒家另一位重要思想家孟子沿着孔子的思路进一步强调人保持人的内心本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可见,孟子认为人的“心”“性”与“天”是相通的,人性与天道密切相关,发挥人性之善,就是对天命最好的回应。

春秋战国重要经典《周易》包含着中国最古老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易,所以会天道、人道者也”,它以一种整体的世界观将天地人视为有机统一体,因而引起诸多学者的研究和阐发,形成了《易传》。这些研究从变化的角度将天与人紧密联系起来,人们在阴阳交汇中可以体察到万事万物的运转与变化,懂得了变化的规律就能够按照其内涵的道理接人待物,展现天性于人的本性之中。正如《周易》提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是指真正智者能够主动感应天地,行为上合乎天地意志,把握天道运行规律,顺应天道变化,从而才能达到先天后天无往不利。《礼记·中庸》中提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肯定“诚”的重要性,认为人们要充分发扬“诚”的德性,才可与天道相一致。孟子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尽心知性知天”“上下与天地同流”“天时、地利、人和”,认为人与天相通,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提出天人相分的观点。他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既是将天视为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自然法则,顺应它就会得到生养之资,违背它则会受到惩罚。荀子还从农业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人应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深刻阐述了人是与天相对独立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荀子这种基于相分与相和观念的探索将对天人合一的探索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对后来的思想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到了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天人感应”理论。这是两千年来儒家思想的又一个重要观点,由此不断发展成为哲学思想体系,成为了汉代统治思想,对整个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天人合一”作为一个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5a993a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