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起源

2022-07-22 14:1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京剧的起源》,欢迎阅读!
京剧,起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京剧的起源

作者:强

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3年第03

京剧作为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它诞生在北京,所以称为京剧。

我国的戏剧活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然而我国戏剧真正形成规模与体系是在元代以后。元代忽必烈建都北京之后,北京就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我国的戏剧艺术在此之后得到了飞速发展,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民国初新兴起的话剧等等。 京剧起源于四大徽班进京。

清代初期,北京不但盛行昆曲和江西的弋阳腔,还流行了许多全国其他的剧种,像陕西的秦腔、安徽的徽调、山西的梆子腔、湖北的汉调等。这些剧种都先后进入北京。在京剧没有诞生之前,北京就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说。南昆,指的是从明代流传下来的昆曲,因原产地在江苏昆山而得名;北弋,指的是江西的弋阳腔,因流传于黄河以北而得名;东柳,指的是在山东一带流行的柳子腔;西梆,就是指陕西、山西的梆子腔。当时还有很多剧种也在北京登台亮相,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些都为京剧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公元1790(清乾隆五十五年),被称为徽班鼻祖的三庆班到北京演出,之后,又有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三个徽班进京演出。这就是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就是当时流行于安徽的徽剧剧团。徽剧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吸收了许多其他地方剧种的长处,最后形成了以二黄、昆腔、四平调、徽调等地方剧种为主要曲调的剧种。

四大徽班进京后,在吐字发音上不断地吸收京腔,更加丰富了二黄的曲调。 公元1828(清道光八年),湖北的楚班演员也相继进京。楚班的曲调是以秦腔变化而成的西皮调为主,也兼用二黄调。楚调和徽调非常接近,所以在京的楚班和徽班经常同台演出,彼此相互吸收就产生了皮黄戏。这种以西皮调、二黄调两大声腔为主的演出形式,为后来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现在还有人称京剧为皮黄戏 由此看来,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是一个剧种乃至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之本。 (强生)

(配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8483b3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