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起源与特征

2022-12-16 11:0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京剧的起源与特征》,欢迎阅读!
京剧,起源,特征

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生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

特征



作为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的基本特征是:

综合性综合性是京剧的首要特征。所哟丶戏剧艺术都具备综合性,但是中国京剧的综合性是全方位的。

首先,京剧的综合性体现在它对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绘画、书法、工艺、服饰、雕塑等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

其次,京剧的念白和唱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其唱词多为琅琅上口的诗歌,念白多为精炼的散文或律动感很强的韵文。

第三,京剧剧目的题材也有很大的综合性。京剧表现的生活面很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男女老少幼,人神鬼怪精,凡“世上”有的,“台上”几乎都能搬演。光传统戏的题材就有很多类,解放以后,京剧工作者在传统戏的基础上对原有题材进行再挖掘,推出多部新编古装戏;六十至八、九时年代,京剧艺术的创作家们更是实力雄厚,用心的历史观对许多传统题材进行改造和创新,在编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就,为京剧剧目建设做出了布绒忽视的贡献。

第四;京剧的综合性还体现为表演手段的多样。京剧的历代演员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根据戏剧的情节、风格、人物行当的不同需求,对京剧艺术进行了多方的改造与提炼,使京剧唱、念、做、打的技巧在剧中得到全面的发挥和精湛的展现。

程式性程式性是京剧的本质特征,也是它区别于影视、歌剧、话剧、舞剧的艺术个性。 京剧完全依赖一系列的严格规范化、高度完善化的表演程式,来达到“以歌舞演故事”艺术目的的。

京剧程式就是京剧演出中相对固定的规范化的表演法式。 京剧表演程式的行成事京剧高度完善化的结果。它所具有的功能和特征,在京剧表演中有着特殊和重要的作用,是演员创造觉得必不可少的手段。

京剧表演程式的分类有:唱腔程式、舞蹈程式、行当程式、音乐程式、脸谱化妆程式、舞台调度程式等等。

京剧的表演程式是独立于剧本内容之外的完整技术结构和动作单元,表演时可分可合,不仅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极强的技巧性、严格的规范性,同时还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它是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和丰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高度提炼的表演语汇,不仅使生活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规范不变、但形式千变万化的表演元素。

京剧脸谱属于造型艺术范畴,是指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勾画形状和涂抹色彩的程式。京剧脸谱的程式化体现在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脸谱。

在脸谱的程式中,依脸谱画法的不同可分为勾脸、揉脸、抹脸三种,依照脸谱图案的不


同又可分为整脸、碎脸、歪脸、六分脸、十字门脸、文丑脸、武丑脸等。

在京剧舞台上任何一个人物的造型都可以找到固定的化妆程式来遵循。

在表演上,京剧行当把表演程式分为四种大的类别和许多小的类别。同是唱腔和念白,不同的行当就有不同的唱法和念法。

京剧动作程式系列是四个程式家族中最大的家族。同是一个动作,不同的行当、不同的人物,就有不同的方式。京剧每一行当所有动作都是有规范的。这种规范被前人归纳为:老生要弓、花脸要撑、小生要紧、旦角要松、武生居中。

京剧的唱腔程式是有强大表现力和适应力的艺术程式。以唱腔程式抒发人物感情是京剧(特别是文戏)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之一。

虚拟性:

京剧表演艺术不拘泥于对客观生活作如实的描绘,而是以写意的方法虚拟情境,在舞台时空的有限表现实际生活的无限。

表现手法虚拟性与真实性是中国京剧与西方戏剧之间的重要区别。西方戏剧要求舞台布景的实物、实景,追求三维效果甚至四维效果,而京剧艺术则讲究以鞭代马,以浆代船,叠椅当山等等的虚拟性。

所谓虚拟性动作即是演员对生活中的客观实体或动作作形象而假定性的摹仿,将其主要和本质的特征作高度艺术的集中和夸张,以此引发观众的想象和联想,唤起他们的艺术感悟力,从而引领他们进入神形兼备的美妙境界。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中国京剧虚拟性的形象写照。 技巧性:

京剧表演的技巧性广泛存在于京剧的所有艺术程式之中。 京剧表演艺术所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广义地看,是指不论由演员的唱念和乐队的伴奏组成的音乐道白的部分,还是有演员的身段、舞蹈程式组成的动作部分,无不含有一定的技巧性;下一地看,是指京剧表演中不论文戏还是武戏对于某种技巧的运用,都突出地体现了这种高度的技巧性。而由于难度高或富于独创性,往往被人们称为“绝技”

同时,京剧表演中的技巧因素,不论其难度大小,一旦由练功场进入京剧舞台,就由纯技术升华为艺术整体美的有机组成部分即技艺、技巧,这是一种质变。这是技艺、技巧本身的形式美,就与戏剧规定情景交相辉映,具有与戏剧情境融为一体的特殊的审美意义,而不是与戏曲绝缘的纯技术了。这时,这种技巧性表演本身越是高难精妙,戏剧形象和戏剧整体艺术魅力就越大。

京剧演唱总的要求是“字正腔圆” 咬字要求字头有“喷头”、字腹要圆润、字尾要饱满。 行腔则要求一要以字为主干,腔为枝叶,唱腔的节奏和旋律要随唱词的字音和词义为转移,避免出现“有骨无肉”的现象;二要讲究用气行腔。科学的发声讲究用丹田之气,要求演唱者运气时,综合使用腹腔、胸腔、口腔、头腔这些人体器官,使发声时的气息深沉而不浮浅、灵活而不僵硬;三是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京剧中念白的地位也相当重要。所谓“千斤念白四两唱”,言下之意是指念白比唱更难学难演,技巧性更强。

京剧念白讲究“尖”“团”分明,四声准确,要求说起来朗朗上口。西外,还要掌握气口、节奏,使独白、对话抑扬顿挫,恰到好处。

京剧念白还讲究“情”和“劲”

京剧中的武打有一定的套数和规程,如枪法中有小五套、小快枪、枪架子、对枪等;刀法有搬花、背花、勾刀、对刀、夺刀等;其他还有拳、棍、鞭、锤等特种兵器的表演法等等。

京剧中的武打既不是武术,也不是舞蹈,而是武术与舞蹈相结合的产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a65c1f650e52ea551898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