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2023-03-09 17:0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欢迎阅读!
北宋,下册,人教,教案,新版

6 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能力目标: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归纳北宋政治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隋唐以来的,尤其是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认识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与执政者的政策紧密相关。 重点和难点

(一)本课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影响。 (二)本课难点:重文轻武政策的出现原因和影响。 教学手段

1.制作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21--22 2.制作表格:(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事先制作幻灯片和表格,通过课堂演示幻灯片,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对现行教材合理加工和重新组合。设置问题情境时,由浅入深,启发诱导,审时度势,把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通过讲授,化未知为已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明,从而使学生把知识结构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言精练而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从精神上得到升华,把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融一体,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

(三)把讨论法引人课堂,实行合作教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达到共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课堂小结。注意整理知识框架,强调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结构。最后给学生提供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我们知道,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但到了后期,经过一系列动荡之后,唐政权千疮百孔,名存实亡,终于907年灭亡,中国封建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那么,唐朝灭亡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如何?在政治舞台上又发生了哪些大的事件?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复习五代十国的知识。思考讨论 它从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历史局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评。

2、藩镇割据继续扩大

教师总结:正因为如此,军阀之间混战不休,人民生活十分疾苦,渴望统一,到了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五代中的最后一个君主周世宗就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所进行的政治改革,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二)重点解析: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P28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自学掌握陈桥兵变,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消灭割据势力的策略。 北宋建立960 东京

教师总结:赵匡胤原来是后周禁军的最高将领,掌握着军事大权,此时后周皇帝年幼无知,赵匡胤就想取而代之。960年的一天,正值正月初一,宫内张灯结彩,


大摆宴席,君臣正欢度新年。突然,边关告急,慌乱之中忙派赵匡胤出兵迎敌,赵匡胤率军到达陈桥驿却按兵不动。晚上,赵匡胤假装喝得酪酊大醉,其他将士密谋来到他的卧室,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故意推辞,众将士早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随后跪倒,高呼万岁,这样,赵匡胤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皇帝。可以看出,赵匡胤当上皇帝就是因为他手中握有重兵,是五代谁兵强马壮谁就当皇帝的继续。

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建立后,又陆续消灭了十国政权(箭头指明北宋消灭了十国)。这样,北宋就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在这里,我们只能说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而不能说是统一了全国。因为这时期与北宋并立的还有强大的辽等少数民族政权。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对于垂手可得的皇权最明白不过,怎样才能把这个皇位坐稳呢?于是他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政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阅读课文P29-30,分小组讨论,师合作探究归纳有几个方面。

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的兵权

教师总结: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赵普是如何建议的?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材料。 稍夺其权夺去他们的权柄 制其钱谷控制他们的财政 收其精兵收回他们的兵权

所以,宋太祖一上台就着手削夺朝中大将的权力,他即位的第二年,有一天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长叹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当上了皇帝又睡不着觉。”大将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那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大将忙问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废弃兵权,多买良田美宅,欢乐一世,君臣无猜,岂不很好?”石守信等大将领会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部称病辞职,交出兵权。可以说,宋太祖不费一兵一戈,轻而易举地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消除了“陈桥兵变”这种事情再发生的隐患。



②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③在地方:派文臣做地方官,三年一换。设置通判。 ④财政权收归中央,地方设置转运使(税权,财赋权)



这样,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防止了藩镇割据的重演。藩镇割据继续扩大,写上防止两字。 刚才大家归纳得非常好,我们把这几项措施综合在一起,给大家半分钟时间,反复读一读,过一会,请一位同学起来复述。 (学生复述,教师鼓励) 大家进一步考虑,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有没有好处?(有)有什么好处?(加强了中央集权)应该说,这些措施在前期起到了一定作用皇权大大加强,中央集权的权力强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给国家带来了极大弊端,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北宋政府派文臣做地方官,另派官吏管理财政,无疑增加了官的人数,再加上每年科举人数的增加,就慢慢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官多,国家的财政支出就多。另一方面,军队不断扩充,为了维持这支庞大的军队,每年国家要支出财政收入的5070%。这样,政府人不敷出,财政出现了危机。再加上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另外还有辽、西夏的威胁。在史学界有一种说法:宋朝是积贫积弱的王朝。

引导学生思考:宋朝治理国家重用文臣体现了北宋政治的什么特色?转入(三)难点解析:重文轻武的政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85657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