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2023-03-09 17:0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中川,北宋,下册,教学设计,年级

.

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根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重点

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相信大家都听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吧,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吗?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太祖赵匡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建立北宋政权以后的稳固措施。 讲授新课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师讲述: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事件 教师讲述陈桥兵变的故事

教师设问: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没有完毕?

教师归纳: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完毕。北面,是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和西南面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据政权,另外泉州、漳州也有一些小的割据政权,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 板书:“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完毕〞

教师设问: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必然性有哪些?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必然性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完毕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稳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教师设问:宋初的统治者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 课件展示:措施〔1、集中军权 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杯酒释兵权〞

请一位同学用生动的语言给大家讲述“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B、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C、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直接对皇帝负责〞教师讲述:改组后禁军统领权归属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简称“三衙〞、“三帅〞。他们分统禁军,互不统属。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D、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 教师讲述:枢密院调兵要奏禀皇上,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2〕集中行政权

A、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进一步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使权力集中皇帝手中。弊:中央权力过分分散,各部之间互不了解情况,运转不灵,故制定政策时往往脱离实际,政府效率低下。 B、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3〕集中财权在各路设立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局部,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4〕集中司法权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6431345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