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教学中“留白”的运用

2023-01-25 11:2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英语教学中“留白”的运用》,欢迎阅读!
留白,英语教学,运用

英语教学中“留白”的运用

吴炜

【专题名称】中学外语教与学 【专 号】G381 【复印期号】201001

【原文出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8期第4144 【作者简介】吴炜,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一、教学“留白”的含义

“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意思是“计白当黑”,正如音乐中的“休止之法”,诗文中的“无言之境”,都是对空白艺术的运用。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空白,它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空白”并非没有东西,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教学“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和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和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机智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留白”的功能 1.从思维角度看

教学“留白”的过程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容易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记忆角度看

教学“留白”使学生不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的兴趣,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并使之完整、完美的欲望。这样,学习内容就更容易记忆内化。 3.从心理角度来看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高峰期,他们敏感、自尊心强。教学“留白”有利于点拨学生思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成功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和自尊;同时,它可以使学生得到积极的休息,以消除心理疲劳,避免走神现象。 4.从教学角度看

教学“留白”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摈弃了面面俱到、点滴不漏的串讲分析模式,使课堂教学开合有度,留出教学活动的“空地”,给学生以咀嚼的余地,让学生参与“轮作”“套种”,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有关“留白”的问题

一是该“留白”的未“留白”,不该“留白”的“留白”了。比如有些教师上课时,一堂课讲到底,根本不留给学生时间思考和消化,此谓该“留白”的未“留白”。有些教师在无需思考和停顿的地方却让学生思考和停顿,总是“是不是呀”“对不对呀”地明知故问,此谓不该“留白”的“留白”。这是消极的留白,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称之为“留白”。二是“留白”与其功能脱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教师上英语课未能适当地“留白”,如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看书却又不提出思考问题,无的放矢。

四、“留白”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精心设置的悬念是催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提出问题就像是抛出谜面,教师要做的不是急于揭开谜底,而是引导学生经过反复思考、推敲而得出正确答案。学生凝神屏息、反复推敲的过程,即是“冷场”的过程。此时的留白是为思维岩浆的喷发而预留的。尤其在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有留白的足够决心和勇气。五分钟、八分钟的无言可能会引发学生热情洋溢的讨论,而这正是探究式教学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从教的角度出发,这种“冷场”才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

下面,笔者就以《牛津高中英语》为例,谈谈“留白”策略在教学各环节中的运用。 1.导课时“留白”——引人入胜

一堂课的“序曲”在于导课。美国教育家哈曼说过:“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上课伊始,我们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精心设计,把“留白”巧妙地运用到导课中来,有意给一些教材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致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拉开学习的序幕。

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1 Unit 2“Growing Pains”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美国电影Home Alone的片段,其内容活泼有趣;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 (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lay?

(2) Have you ever had this kind of experience when your parents had to go away and leave you alone or with a pet? If not, can you imagine what might happen if you were left alone?

(3) Could you handle all the responsibility and keep everything clean and safe?

教师不直接进入课文的讨论,而是用学生所熟悉的电视剧情节引入本课话题,让学生充分想象一人在家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能不能独自处理好所遇到的事情?这部分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激活其已有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学生思维中形成悬念,借助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引入正题。如此的“留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


课堂气氛。

2.板书中“留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书是教学的基本构成部分,是课堂中有形的信息,是强化教学效果的有利手段。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注重板书的设计,追求板书的醒目、精炼、完整、新颖,但很少有教师在板书中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填补完整。其实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留下板书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填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1 Unit 3“Looking good,feeling good”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Suppose you are a bit over-weight. How would you lose weight? Going on a dietexercising in the gymreceiving surgical treatment or taking weight-loss pills?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设计以下表格让学生填写。



接下来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教材、自己概括、自己补充,这样有助于学生仔细读书、认真思考,最后他们都很好地把板书补充完整,也很好地理解了教材的内容。由此可见,在很多阅读教学中,板书中“留白”是行之有效的。 3.教学语言“留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但有些微妙的思想感情、深沉激越的情怀,却不能为语言所直抒尽传,而此需为读者设置感情上的空白。正如一幅画好与不好,画的内容是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便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学生可能会很感兴趣,但是听后往往却很快遗忘。因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思考,不能形成深刻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停顿,留下空白,让学生有思考、消化、吸收的空间,这样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2 Unit2“Wish you were here”的Project部分:Making a travel leaflet所提供的是有Shangri-La的内容,如Shangri-La的历史、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及人文精神,文章中有很多优美的词句。假如在这一课,教师能运用自己精湛的朗读技巧,加上丰富的语言演绎课堂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但是,这种美的感动、语言的感动,只能是一时的。如果教师能运用“教学语言”的“留白”,让学生自己找出优美的语句,感受语言之魅力,或者能模仿例句写出几个优美的句子,那学生除了有感于课本之外,或许还可以收到意外的效果——超越书本。 4.提问后“留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罗(Rowe1986转引自加里·D·鲍里奇,2002)认为,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要留出两个重要的等待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指刚开始问一个问题后教师让学生考虑回答的时间。“第二等待时间”指在一个学生开始回答之后直到教师或其他学生评判他的回答正确与否的这段时间。罗建议说,对低层次的问题,等待时间为3-4秒,对高层次的问题,等待时间应该增加到15秒。

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 Unit 2“The honorable games”时,教师向学生提问:Do you think

that“Swifter,Higher,Stronger”is a good motto not only for sports but also for life in general? Why?在这两个小问题中,前一个只需要学生用“Yes”和“No”来回答,比较简单,属于低层次的问题,教师给学生3-4秒时间思考后要求作答;后一个问题是开放性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做一定的思考,属于高层次的问题,教师需留出至少15秒的时间供学生思考,然后作答。在学生开始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教师注意要留出至少15秒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修正,然后再对学生的答案做评价,不要过早打断学生。 5.重难点处“留白”——欲擒故纵

在讲到重难点时,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因为杂乱无序的思维唯有历经静思、顿悟,才能享受到余地生辉的妙境。此时作适时、适当的停顿,就起到了“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作用。此时的教学要含而不露、开而不达,要给学生留白,以便于他们静静地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学whoever引导的名词性从句的用法时,教师可以在向学生呈现如下名词性从句“I will give letters of thanks to whoever helped me”之后,向学生提问,本句能否用“I'will give letters of thanks to no matter who helped me”以及“I will give letters of thanks to who helped me”来表达?为什么?这些问题立刻使学生由动变静,这样既给学生留出了思考的时间,又使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起来,思维活动又回到教学中来。 6.结课时“留白”——巧留余韵

一堂课虽有良好的开端、成功的过程,但如果结尾草草收场,也会功亏一篑。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好的开端必须有好的结尾才能相得益彰,而好的结尾又必须圆满有力,使课堂内容得以概括和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时我们应把握好这一最后环节,使之成为“精彩之幕”,给人以“课尽而意无穷”的享受。设置空白,弹好“终曲”,以“不全”求“全”,在有限中求无限,为一堂好课的结尾注入浓郁的色彩和艺术的含蓄,给学生以想象和回味。 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8 Unit 4“Films and filme events”时,有关Film festival的内容讨论结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9915a8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