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

2022-07-11 05:0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欢迎阅读!
美术教学,教育发展,把握,美术,趋势



美术教学论文: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



一、情意性的加强是一个明显的动势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的美术教育也在进一步发展。所谓发展一方 面指的是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另一方面指的是一些因素趋于合理的调整。任何发展均体现为一种倾向性,因 此,对美术教育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动势的认识和把握是十分重要的,这将导致我们在一些更为具体的方面采 取相应对策,适应和推动这种发展。情意性的加强是目前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动势。这种情意 性体现为一种暖性和活性,对应着人的情感、直觉,并与兴趣发生关联。这种动势的出现从本质上说,体现出 人们对平衡的追求,实际上是平衡机制在起着调节作用。

平衡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追求平衡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人类活动之一的美术教育 样要追求平衡。

所谓平衡指的是各种力的因素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平衡的原则可以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 人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总是对涉及平衡的各种因素加以调整,使之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获得对外界环境和自 身心理状态的一种安定感。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所推崇的“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平衡思 想。只有达到平衡,事物的各种功能才能在一种最佳的状态中得以发挥。

人类生活的各种因素可以归为明显的两极。人类追求平衡的努力主要体现在这两极之间所做的某种程度的 调适。

在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讲求理智、逻辑、秩序、规范、严谨与必然的科学理性主义与推崇情绪、自由 、想像、直觉、随意和偶然的浪漫表现主义构成了明显的两极。人的一切形形色色的思想和行为均未能超出这 “如来佛之掌”只不过是倾向性与倾向的程度不同而已。人类的思想史、文化史的变化都是由各自领域内 的不同学派、风格在这两极中的动态变化所衍成的。在这些变化中,平衡的机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 种思想和行为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那么它在变化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另一种极端的状态与之平衡。像钟摆 一样,它越是向一个极端摆动,就越可能向相反的方向摆回。 目前美术教育中的这种情意性的动势的出现,正好说明美术教育已经发生了失衡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 的美术教育以往过多地偏向了科学理性,寒性太甚,以至于正在窒息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兴趣。

由此看来,如果要使我国的美术教育更趋平衡的话,那么调整的起点就应该是科学理性,而调整的方向则 应该是使其更趋浪漫表现性。既然是一种对平衡的调节,就意味着由偏趋正,而非走向另一种偏。因此,我国 目前的美术教育应在不失学科知识基本完整性的前提下,更多地注意和强调美术教学的情意性。

人的行为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情意行为,另一种是意志行为。所谓情意行为是指行为的目的与行 为的过程基本上同一,或者说过程不被目的过分约束,这种行为给人的是轻松、愉悦和舒适。而所谓意志行为 则极大地受到目的的左右,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须运用自己的意志强迫自己完成一些行为,即使这是一 种己所不欲的行为。所以,意志行为通常给人带来的是紧张、艰涩和痛苦,但一旦目的达到后却能给人带来比 情意行为更大的愉悦。

就本性而言,人一般都喜欢情意行为。但作为人,在很多情况下又不得不进行一些意志行为。因为人毕竟 是有意识、有追求、有意志的高等生物。人的一生就是由不同层次的目的以及完成这些目的的行为所构成的。

毫无疑问,美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意志的行为。换句话说,要学好美术不运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用自己的意志恐怕 是不行的。但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我们一般的中小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学习美术动用自己的意志呢?

在学校众多的学科中,学生对每一学科态度并不一样,这取决于外在诱因和内在兴趣的差异。在一个科学 理性的社会中,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即他们的所学都与将来的生活、升学、谋职有直接 的关系。这样,与高考有关的学科教育就显示了自己的优势。学生不管是否有兴趣,都必须用意志克制自己去 努力学习,这就是学习活动的外在诱因。美术学习则无此外在诱因,因为中小学美术课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 影响微乎其微,学生要运用强大的意志力迫使自己努力去学习美术的可能性也就不大,除非是那些天生对美术 就有着极大兴趣的学生。因此,美术学科要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应该注意使之与学生发生 兴趣关系,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这的确再一次让我们认识到情意性动势的合理性。

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所必须接受的。因此,全体性应该说是基 础美术教育的基本属性。换句话说,如果只是一部分人接受这种美术教育,或者这种美术教育本身未能对绝大 数学生产生吸引力,并使之达到某种最起码的素质要求,那么,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整体上就不能算是成功 的。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正是情意性。

面对美术教育这种情意性动势,我们的美术课程的构建应采取什么对策呢?著名的课程论学者泰勒提出了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即首先确定学校教育的目标,其次选择达到这些目标的经验,再次考虑这些经验的组织 ,最后是课程的评价。这些原理具有普遍的意义,美术课程的构建也应从这几方面加以思考。但这里我们重点 考虑的是目标、经验的选择与组织,评价方面暂不作论述。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a6af34ee06eff9aef807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