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堂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2022-09-30 12: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堂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欢迎阅读!
诗词,原文,答案,阅读

南堂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南堂 苏轼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如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1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

2这首诗的尾联含蓄别致,运用了以景作结的手法,请结合此诗分析这种手法的好处。 1前两句描绘了睡前情景。首句写诗人“闭阁眠”之前的“扫地焚香”;次句所写的竹席“如水”、纱帐“如烟”,表现了诗人清幽的心境。后两句写诗人醒来,视线由小阁转向海天,看到的是“浪接天”的壮景,此时情感由悠然转向豁达。

2诗句以景作结不仅表现了清净壮美的自然环境而且与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相融合呈现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意境美。

组诗的第一首开头二句描绘临皋亭依傍西山,俯临长江的地理形势。接着用特写镜头刻画南堂窗含大江,极目远眺的景色:只见江中千帆停泊,江面一片烟波渺茫。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景物寥廓的画面。

第二首由景及人,写南堂主人公的形象。前二句描写诗人虽已年老,却依旧眼明身健,两鬓青青,见出他身处逆境却能泰然自若的开阔胸襟,以及尽管政治上遭罹严酷的打击,精神则不可屈曲的坚毅性格。后二句展现诗人明窗下写小字,幽室中养丹砂的日常生活场景,由此显示他宁静淡远的心境。苏轼谪居黄州后,常常“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黄州安国寺记》。他专心写小字也好,学道士养丹砂也好,都是为了达到忘世忘物的清虚境界,从而得到心灵的充实和自我愉悦。这境界是诗人从老庄、释道等思想中悟到、求得的。

第三首承上写诗人幽居的心境。这首诗环绕着对雨声引发的不同感受,表现了昔日与现今全然迥别的两种心境:过去每当夜雨时诗人便频移床铺,怕听点点雨声滴上愁心。如今,久已安于逆境的诗人,心境已由愤激不平趋于超脱恬静。尤其是营造了临江的新堂,给他不幸的贬居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诗中写出当诗人听到雨滴南堂新瓦的铿锵声,不由得浮想联翩,想象东坞的荷花被雨催开,进而想象已经闻到阵阵荷香。诗人把艰危孤寂的贬斥生活也大大地艺术化了,这里体现了他对人生深深的热爱,以及随缘自适的乐观性情。 第四首抒写诗人的清贫生活。“山家”二句艺术地概括了诗人垦殖以自给的艰苦情景。“更有”二句则从躬耕自给写到新葺南堂,透露出困厄的家境稍稍有了点变化。结局化用了陈平的故事,显示作者由南堂可以待客,不必为故人频来而担忧了。


第五首正面写安闲自得的情趣。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扫地焚香、闭门昼眠的情景。诗中所写清凉如水的竹席和轻柔似烟的纱帐,美丽如梦境,也正是宜于做一场好梦的场所,于是诗人沉入深深的睡乡。诗人写出有客到来惊醒他时,他仍速离惝恍,不知身处何所的情状,十分真切。末句以西窗外碧浪连接远天、浩渺无边的清远壮阔之景作结,衬托了诗人超然尘外的闲静心境。这种心境,并非源于一般士大夫优游卒岁的生活,而来自诗人善处逆境的旷达性情。诗中表现的是一种潇洒清旷的宁静的美。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d5739331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