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16套期末模拟卷】2022届湖南省常德外国语校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2-05-27 08:36: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16套期末模拟卷】2022届湖南省常德外国语校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欢迎阅读!
期末,常德,湖南省,模拟试题,外国语

2022届湖南省常德外国语校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C20181112日,我国“人造太阳”(EAST)首次实现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1亿度,这个温度可以用体温计测量

D.人体的密度约为1.0kg/m3 【答案】A

【详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故A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B不符合题意;

C.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所以不能用体温计测量“人造太阳”的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的密度与水接近约为1.0103kgm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将靠近玻璃板 C.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D.使用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答案】A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无关,A错误;物体与在镜中所成的像与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靠近玻璃板的时候,像也会靠近玻璃板,B正确;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C正确;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所以用光屏可以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1)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2)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多次测量,能得到普遍的规律;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用久了的白炽灯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D.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答案】B

【详解】A.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B. 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C.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说法正确,B正确.是钨丝升华成为钨蒸汽,然后又凝华而成的,不是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故C错误.D.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而成的,不是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 4.如图所示,用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此时书本与凸透镜间的距离



A.小于焦距

B.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C.等于两倍焦距 D.大于两倍焦距 【答案】D

【详解】由图可知,通过放大镜看到字是倒立、缩小的像,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书本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故选D

5.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液化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深秋,霜打枝头

D冬天,大雪漫天

【答案】B

【详解】A.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雪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答案】D

【详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按住鼓面,等于使其停止了振动因此声音消失了.

7.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东运动 D.甲乙都向西运动 【答案】D

【详解】甲同学看到路边树木向东运动,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说明他向西行走;

乙看到甲静止不动,是以自己为参照物,他与甲同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他与甲同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走.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速度的大小与运动的方向和参照物的关系,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 8.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00 g的可能是( ) A.一只蚊子 【答案】B

B.一只小鸡

C.一头小猪

D.一头小象

B.吸收了声波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1e688acf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