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民间风俗

2023-02-26 08:0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有哪些民间风俗》,欢迎阅读!
风俗,国有,民间,哪些

中国有哪些民间风俗

中国有哪些民间风俗 一、 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 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 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 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 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 动现己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 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 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 春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 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 元月十五。

二、 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 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 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

FI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

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 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 之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 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 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 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 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 观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 楼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 造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 来。”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 仅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春节,是中华民族“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 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 贴门神。中华民族这些传统庆祝活动中最有文化底蕴的非贴春联莫 属。过年时贴春联,庆祝新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贴春联作为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城乡人 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 乐活动。中国人在新年开始家家户户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 在爆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 门框上或门心里。

新年新气象,从家家户户门口的春联就可以看出,红底黑字或红 底金字的春联,似金龙出海,狂凤起舞,洋溢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红 色喜庆和春意。正所谓“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己成为辞旧迎新的 标志,春联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守岁是春节的一项传统习俗,也是过春节时的一项重要活动。守 岁虽只为人们的一项娱乐活动,但却具有非凡的意义,正如宋人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44aeef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