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资今说人才

2024-02-17 13:1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鉴古资今说人才》,欢迎阅读!
人才,古资今

鉴古资今说人才

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是古往今来不可更移的定律。史称“举一人而众人从昭王治天下”这是战国七雄中燕王的一个故事。昔燕昭王,为治理好国家“不惜卑躬厚士以招贤者。”他的贴心谋臣郭隗为他献了一计说:“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昭王依计,立即照办,为郭隗筑宫室,建“贤士台”“而师事之”。使全国一些隐居未出的贤良明哲、有识之才,都以郭隗“事为标榜”,纷纷“风拥云从”,国家罗致了一大批人才,“匡时济世,国乃治”。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见贤思齐,广罗才器高人”,是名垂古今的。韩愈在《后廿九日覆上宰相书》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述评:“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为举用,奸邪谗佞欺侮之徒皆已除去,„„”诠释周公“一食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的大意是:形容他对贤才与举贤才的人,极不怠慢,只“憾相见之晚”,以致有时吃一餐饭,洗一个澡,为接见来访贤者,要停吃、停浴两三回。所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殊绩盖源于对人才的重视、吸纳、使用,其本人可称得上是雄才大略。

才有帅才、将才之别,庸才不算才。如何鉴别人才的良莠、区分出相应的能级,量才录用,是用人才者必须注意的难题。用人如同下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战国时候的赵奢是赵国大将,曾大破过秦兵。其子赵括,谈起军事头头是道,深得赵王赏识,不过赵奢深知其子,是个华而不实,只会纸上谈兵之人,曾预言,赵国如用其子为将一定惨败。其母亦上书于赵王,说她儿子不宜为将,还列举了充足的理由。赵王不听,执意启用赵括为大将,领兵与秦国作战,结果赵括被秦军所败,降卒45万全被活埋了。这个教训既在于赵括空谈用兵而不会用兵,又在于用人者赵王被赵括假象所迷,误把书生当将才。现实生活是多彩的,人才现象也是多彩的,用人者只有善于透过外在的种种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才能真正区分真象和假象,避免用错人,以致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大


凡反面的角色都是有其特征的,人才队伍中的奸邪角色亦不难识别。对才高八斗一肚子坏水,有才用不到正处,不办实事,搞假大空的人,人们迟早会看得清清楚楚的。我们共产党人所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贤能,是关心百姓疾苦为人民谋利益的豪杰。是不计个人得失,能正确对待失败的人才。正所谓:“花繁柳密处能拨开方见手段,狂雨骤时可立定才是脚跟。一个德才兼备者一旦进入这幅对联中所说的氛围和环境,既能“拨开”,也能“立定”,自己心安理得,百姓也能放心。

从众多人才古训中,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以下道理:一是古今朝代根本不同,社会制度迥然两样,但重视人才、广纳贤良,以资治事济世、匡扶社稷的意愿与心情颇有相通之处。当前,我们党重视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方针政策,比任何朝代都英明正确得多,非历朝历代可比拟的。古时国小、人少,生产生活简陋,需要人才的素质、层次、门类远远不及今天。但可以借鉴的一个事实是:古时凡是治国有方、国泰民安的朝代,必定是重人才的朝代。二是识别、选拔各类人才,历来不是一件简单而易得的事,想要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登高一呼,八方响应”,几乎是不可能的。网罗各行各业人才,既要有伯乐识别千里马的慧眼;又要费很多周折、做好多工作,处理很多细节。从古及今,没有近乎神话式的“神才”“通才”;美璞在尘埃,只要瑕不掩瑜,就需“拂其蒙尘,返璞归真”就需正其小节,重其大节。只有取才者思想志趣适应改革开放的伟大潮流,方能启活“济济辈出,各见才力”的众多有识之士。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4c4f1f0b4e767f5acfce0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