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中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22-04-30 16:1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年级中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欢迎阅读!
中职,期末,试卷,语文,答案

2020-2021学年上学期中职《语文》期末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登分栏

题号 总分 分数 30 15 15 40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下列各组词语中,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chā 差错 误差 差强人意 差可告慰 B.jiě 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不求甚解 C.sè 堵塞 边塞 闭目塞听 敷衍塞责 D. 提炼 提防 提纲挈领 耳提面命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腐烂 灿烂 烂漫 烂竽充数 B.残缺 摧残 残忍 残无人道 C.顽固 顽皮 顽症 冥顽不化 D.振动 振惊 振兴 振笔疾书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实践证明,对腐败分子的______,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②客厅里挂着____对联,上联是“海到天边天作岸”,下联是“山登绝顶我为峰”。 _____天气变化,飞机航班延误了,因此王教授晚上才能抵达上海。 A.姑息 一副 由于 B.迁就 一副 因为 C.姑息 一幅 因为 D.迁就 一幅 由于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_______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妈妈轻轻地哼着“摇篮曲”,孩子在她怀中慢慢地睡着了。

B.他暗自下决心:不看电视,不玩游戏,经过一年的奋斗,终于考上了大学。

C.迎风而起的雪花似柳絮——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雪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D.父亲和平时一样一副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样子。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树林中一片寂静,只有小溪在窃窃私语。 B.江河在咆哮,狂风在怒吼。

C.我唱的歌不成调,但为大家捧腹,我献丑了。 D.春姑娘来了,冰雪覆盖的大地终于苏醒了!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志愿者送给留守儿童很多礼物,小强领到礼物后非常高兴,他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就笑纳了。” C.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李先生,他也都拜读了,并且提出不少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D.“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避免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9.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A.冯友兰,著名哲学家,有《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等著作。 B.王蒙,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我与地坛》。

C.奥尔罕·帕慕克,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士耳其文学家。代表作《雪》《黑书》《我的名字叫红》。

D.罗曼·罗兰是法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著名作家,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其代表作。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雷雨》《日出》《原野》是著名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B.《长恨歌》《蜀道难》《将进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

C.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代表有《离骚》《九歌》等,其中《离骚》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D.《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二、诗歌鉴赏(每题5分,共15)

秋思

张籍 〔唐代〕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1.《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

12.此诗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

13.诗中有多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找出其中的一处细节,并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15分)

改变,在电光石火间

毕淑敏

①一本书,就是一堆念头的菜园子。作者只是种菜的老农。把自家的西红柿,萝卜种出来后,便不知它们将去向何方,有何际遇。而那些念头走街串巷,深入千家万户,走得更远。它们是一个个陌生人,却能很轻易地走进许多人的心灵。

②因此,我相信,一定有一本藏在远方的书,它是我们的至交,它的肚腹中藏着一句话,有可能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架构,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最后甚至扭转我们的人生轨迹。

③为什么看似单薄甚至不堪一击的书本,却在某种程度上很容易改变我们? 因为你不是作者,对书没有戒心。

④在接受理念时,太尊敬和太叛逆都不是好事。太尊敬了,就隔着一道天堑,觉得彼此的境况可比性太差,适用于你的不应适用于我,甚至是肯定不适用于我,于是被尊敬引到另外的岔道上; 于太叛逆时,那是谁的话都听不进去,灵魂的抽屉已塞得满满的,甚至没有空隙再放入一A4纸。只有当我们漫不经心时,所有的警戒都已被下,懒散,安全地翻着书页,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反倒容易发生。

⑤人在放松时,潜意识就像池塘里的小鱼快乐地游动起来。而人们的绝大部分生活正是受着潜意识的控制,潜意识有时比我们的意识还要健康。它善良、聪敏,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甚至也不自卑。它更能分辨什么是对这具躯体有用、有好处的东西。

⑥当你和书交流时,你就是放松的。当书中的某一句话,在不经意之间和你的潜意识发生轻轻碰撞的当儿,有一些很重要的、你未曾意识到的改变,就在电光石火中产生了。 14.题目中的“改变”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5.本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说理,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具体说明。

16.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④段中“于是被尊敬引到另外的岔道上”是说受书中错误理念的误导,走上邪路。 B.第⑤段中“有用、有好处的东西”指“书中的某一句话”。

C.本文重点讲述了读书的好处,尤其强调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读书效果最好。 D.本文从书能够走进读者的心灵谈起,围绕中心展开议论,最后进一步回扣文题。 四、作文40分)

请以“那个给我深远影响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答案示例二:“潜意识就像池塘里的小鱼快乐地游动起来”比喻人在放松的时候,潜

2020-2021上学期19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A C A A B6-10 C C D B B 二、诗歌鉴赏

11.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无形,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一样,秋风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凄凉摇落之景,生羁旅、凄寂、思乡之情。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12.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

三、 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选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做出“又开封” 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一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

13.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选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 三、现代文阅读

14.书中的一句话,有可能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架构,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最后甚至扭转我们的人生轨迹。

15.答案示例一:“电光石火”比喻书中的某一句话与读者的潜意识发生碰撞的那一瞬间。

意识活跃起来,进入最佳的读书状态。 16.A 四、作文 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fa5707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