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真屌丝才是互联网金融的受益者

2022-05-25 03:55: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友:真屌丝才是互联网金融的受益者》,欢迎阅读!
受益者,互联网,金融,网友

网友:真屌丝才是互联网金融的受益者

20140402 14:57 新浪财经 微博 我有话说(5人参与) 收藏本文

基金百宝箱:余额宝与其他理财宝宝收益比一比

编者注:新浪财经举办“#我投我分享#互联网金融有奖征文活动正在进行,汇聚各位“小财主”们互联网投资理财的体验故事,为大家搭建互联网金融资讯和经验分享的平台,聪明您的投资,便利您的理财。[活动详情][投稿邮箱:] 作者:扒饭者[微博]

对于理财者来说,互联网金融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屌丝阶层。

史玉柱也说他是屌丝,不过炒作罢了,他不是。屌和屌丝只差一个字,可意义完全不一样,史玉柱属于前者,我属于后者,我俩就完全不一样。

屌丝更像个虚数,无法量化。但它绝对是伴随着互联网“平等、开放、自由”文化而兴起。我感觉自己就属于32K纯屌丝:毕业近两年,领着到国家平均线水准的工资,远离家乡奋战在某一线城市的90后,目前正在朝深圳某公司某部的产品经理而努力。本文所指屌丝可参考此样本:年纪不大,20多岁;收入不高,比小资低;有一定学历和见识,非社会精英;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往往难以实现;属于社会弱势地位,但没真正弱势群体受关注;最最重要的一点,平时都黏在PC/手机上……硬要给限定个不靠谱的范畴,那就是:一群被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包围的欲求不满的社会伪弱势的年轻人。 言归正传,扯了这么多,还是得回归到互联网金融上来。

顾名思义,互联网金融包括两方面,互联网和金融。金融的出现是多少个世纪以前了来着?拜托,互联网才是新玩意儿。所以,现在讨论互联网金融,应该把重点放在互联网属性上。

窃以为,在鄙人所知道的几大类型金融产品中,宝宝们和P2P产品才是真正在互联网孕育产生的新鲜东西,其他都是瞎扯。把业务从线下照搬到线上,就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了?从线下卖保险卖到网上,那不叫创新,只是换了渠道;从到交易所大厅炒股票到客户端炒,那不叫创新,只是换了渠道;从去银行网点购买理财产品到网银上购买,这也不叫创新,只是换了渠道。这类产品大都会获得一个老掉牙成就“换汤不换药”。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改变最大的是什么?是渠道,是思维,是用户习惯!业内有句话叫做“得屌丝者得天下”,深以为然。方便快捷成为互联网产品的一大特征。互联网金融产品同样继承了这个属性。说白了,假如一个金融产品,本质没变,用户群体没换,就只能算从线下移民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这并不纯粹。而国(yin)(hang)毛病大家都知道,思想僵化,微创新尚可,颠覆型创新难有作为。所以这个任务得由民企来完成,因为他们更擅长贴近用户进行“三温暖”式服务。而民企折腾出来的东西就要数宝宝军团和P2P了。

既然是互联网金融产品,他们又带来了什么颠覆?

让没接触过投资的屌丝们,有了可以投资的产品,从无到有,这就是最大的颠覆。

光说屌丝了,其他阶层影响几何?对于小微理财产品,传统精英阶层/中产阶级看不上,农民伯伯看不懂(事实上,因为不懂互联网,真正社会底层很少有发出声音的平台,这也是屌丝群体只能算伪弱势群体的原因),小康家庭选择又多,剩下的就只有屌丝们了。

回到屌丝,本屌丝非经济学毕业,对金融也不怎么懂。风险大的理财产品不敢投,高大上的理财产品投不起,能了解到或者投资的,基本上就只有宝宝们和P2P网贷这两大类了。


有句话叫物以类聚,哦不对,是人以群分。据鄙人了解到的情况,朋友圈内的屌丝以前都不理财,余额宝理财通出来后,大部分都只使用余额宝和理财通,少部分会投P2P

朋友圈私下交流过,懒散怕麻烦,没啥钱又想让钱生钱,而且要生很多钱(当然是相对银行利息而言)或许是屌丝们喜欢投这些的原因了。或者说,是只能投这两类产品的原因。

宝宝们和P2P有啥好?余额宝每次随便投多少,P2P几十几百都能投(这里吐槽下陆金所,起投点太高平安银行(10.79, 0.00, 0.00%)的大客户思维没转换过来);而且都是在线上完成(话说我没觉得便捷支付不安全,银行卡上本来就没啥钱,况且至今丢的钱没有口袋里掉得多),足不出户最适合懒人了;收益么想想银行的活期我呵呵呵呵……

也许有人会吐槽,尼玛你说的屌丝都刚毕业没啥钱,当然只能投这些。打住,莫非各位不知道“用户习惯”这个东东?!请重新参考第七自然段第二句:渠道,思维,用户习惯。懒得数?没关系,可以直接往下看,会细说。

渠道么,投资产品目前屌丝们只有这两个渠道;思维么,作为一名90后,我也不知道其他90后怎么想的,只能用“好玩至上娱乐至死”糊弄过去;用户习惯么,等这一代90(请容许我称之为“二三十年后社会的主力”)的理财习惯被余额宝们培养起来了银行就哭去吧(再次吐槽尼玛这么低的利息CPI的脚后跟都追不上有木有)

至于具体的投资建议,宝宝军团就不细说了,地球人都知道。P2P嘛,目前很混乱,建议找安全靠谱有特色成立时间长收益率不离谱(这个疯狂的年代必须指不高得离谱)的投,至于分散投资这种细节,就不需要我这个屌丝来提醒各位了吧。

最后,作为一名存了2000大洋在余额宝,1000大洋在贷帮的投资者,我想说的是,我只关心我生的钱有多少、平台安不安全、投资方不方便,法无禁止即可行,让那啥啥啥的大道理见鬼去吧!呵呵你懂的。 PS:看到一篇关于老年人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看到以下评论:“这社会是知识的社会,没有一个人会考虑社会的低级因素,不会互联网金融就别玩。不是有了互联网金融就全社会都要玩。”本屌丝感慨:一是利益既得者果然只优先从自己的角度看事;二是社会再分配公平性还得加强;三是这人不适合做互联网产品,没看到老人理财是辽阔一片蓝海么?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612414675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