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记应该写什么

2022-12-25 21:0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后记应该写什么》,欢迎阅读!
后记,应该,什么



教后记应该写什么



教后记,亦称“授课心得”“教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实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

写教后记能协助教师迅速接收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子;有助于找出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调整教学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领会、教材的理解和教法改革的力度。它是促动自己教学水平、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所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将这些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巧妙新颖的引入、形象贴切的比喻、教学难点的突破、直观教具的合理使用、画龙点睛的小结、留下悬念的结束语等,将它们记下来,目的是作为以后教学参考使用。

二、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学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没有成功的演示实验、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步骤烦琐的解题过程,甚至因为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做深刻的分析与探究,既要找出客观原因,更要正视主观原因,使这些教学后记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补充与矫正,并在以后的教学时改正和纠正。

三、教学过程中的“偶得”

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行为,更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这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突不过逝,不由自主”,如不即时利用教后记去捕捉这些“偶得”,就会转瞬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在以


后的教学中造成很大的遗憾。

四、记教学的“智慧火花”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过程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题”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火花”出现,学生人多而学法不一,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一些发言和做法可拓宽师生思路,促使学生顿悟,有时好的方法,好的思路能够把教学引向高潮,补充完善教学,教师理应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能够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一些新鲜“血液”,做到教学相长。

五、记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也能够通过与学生交谈或问卷的形式,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了解学习中的困难所在,教师若对难点吃不透、对重点找不准就容易以面代点。突破课堂难点,主要对课堂中学生反映强烈的部分分析,这样才能即时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即时搬掉“拦路虎”即时予以补救。

六、记再教后记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每教完一篇课文后,总是写一写下次再教时如何做,所以她的课教的炉火纯青,常教常新。我们应该学习于漪老师在教完每一节课后,坐下去,沉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个堂课的得与失,根据这节课的体会及通过多种渠道反馈的教学信息,写一写“再教后记”,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改进才能比此堂课更精彩。这样能够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境界。

总来说之,记教后记,贵在即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即时记下,能防止遗忘,以记促思,日积月累,必有所得,长期以往,定会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持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为今后教育、教研提供充足“能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639113d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