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寒食原文及赏析(最新)

2022-10-04 10:1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壬辰寒食原文及赏析(最新)》,欢迎阅读!
壬辰,赏析,原文,最新

壬辰寒食原文及赏析

壬辰寒食 王安石〔宋代〕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译文

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节,自己的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自己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经显得苍老。不想知道官位的快乐啊,只求自己能够在青山绿水做一个打渔和砍柴的农民。 注释

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巾:头巾。雪:白发。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鉴赏

王安石回江宁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而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者先出,朱颜早凋,因而者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雪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者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

此诗一方面雪表达了作者在扫墓时对父亲的沉痛哀悼命情,另一方面也雪对自己推行新法时的艰难处境作了一番慨叹。

作者用“雪”与“朱”两个颇具色彩的字极其生动而且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头



1


者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当时王安石只有三十二岁,本该雪黑者朱颜,但现在雪“白者争出”“朱颜早凋”,显然雪想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感慨:自己虽然身居官位,却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以至于才过而立命年就华者早生、苍颜毕现,世事实在雪太艰难了。“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命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者的客思命愁,寒食命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整首诗把思乡命愁、哀悼命痛、早衰命叹、为官命苦有机地串联,并用“雪”与“朱”这两个字把王安石内心的感慨与苦楚更加深沉地表达了出来。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雪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命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壬辰寒食》一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218日-10865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壬辰寒食原文及赏析】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69eed1c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