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画相融的艺术特色

2022-09-13 17:1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维诗画相融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
王维诗,特色,艺术

王维诗画相融的艺术特色

一、用明净淡雅的白描手法,勾勒出山水田园空灵剔透,清新俊逸的优美意境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构成艺术美不可缺少的因素。何谓“意境”,历来都有不同的解释,但归结为“意”和“境”。“意”泛指人的思想情感,“境”则是欣赏者通过艺术家所提供的现象去联想而获得的无限的境界。中国艺术历来都是以表现主体精神为主,重传神和写意,因此,“意境”的构筑是中艺术家毕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明朱承爵云:“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澈,出音声之,乃得真味。”而王维早已深谙其中道理,他善于用画家的视野去发现、观察自然之美,用真切流畅的文字来传情达意,在他的诗中,不仅有诗境,而且有画境,读者可透过画境去发现诗境,从诗境中产生更浓烈的画意。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用淡淡的笔墨,渲染出山居秋日薄暮的动人画面:秋雨初霁,山林幽静闲适,天朗气清,洁的明月掩映松间,清冽的泉水在石上奔流,浣纱姑娘带着欢声笑语,正穿过竹林结伴而回,劳动了一天的渔夫也摇桨驶过荷塘而归。面对如此美境,诗人被深深地陶醉,他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山居世外桃园般的生活记录下来,以抒发对大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林的飘逸情怀。

二、通过点线结合,把自然景物联系起来,使山水诗具有生动形象的视觉效果 中国的绘画,无论怎样变化,归结起来都是以点、线为基础,点是最基本的语言,线是点的延伸,点线的作用不仅用来勾勒轮廓、表现形体,而且是画家用来传情达意的手段,是中国画的生命之源。王维的山水诗,正是吸收了这种表现手法,通过点与线的结合,线与线的纵横、曲折、交错来写景状物,勾勒出不同的画面,使诗具有生动形象的视觉效果。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用横向的线条描绘茫茫的沙漠、静静流淌的长河,用纵向的线条代表一缕孤烟徐徐上升与天相接,圆点来表现落日,用点与线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四种自然景物组织起来,勾勒出一幅荒凉悲壮的塞外之境。“千里横黛色, 数峰出云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就是利用纵横相交的线条来表现乡间的宁静而富有生气,以及山色的苍翠。“安知清流转,偶于前山通”《蓝田山门精舍》, 则用曲线来勾勒溪水在山中蜿蜒流淌的姿态。此外,王维还喜欢用复杂交错的线条来构图,如“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裂地竞盘屈,插天多峭。瀑泉吼而喷, 怪石看欲

落……”。利用曲折的线条表现燕子龛之路的崎岖险恶以及泉水的汹涌;用纵横斜直的线条勾勒笔峭的大山、怪石,这些线条之间又相互交错,突出了燕子龛的险要。 三、利用色彩的浓淡、明暗、冷暖等变化来传情达意

用色的方法是中国绘画的主要技法之一,南齐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中就提到“随类赋彩”;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中提出了“以色貌色”。他们都概括了中国画色彩方面的基本原理,就是绘画的色彩应按照不同的具体物象,而给以具体的表现。“赋彩”要随类而“赋“,所谓“类”,即物象固有色。在诗中,王维有大量


的色彩描写。如“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晚望》中的“白水”、“碧峰”;“紫梅发初偏,黄鸟歌犹涩”《早春行》中“紫梅”、“黄鸟”等,把自然界丰富多变的色彩融化在诗中,形成一幅幅具有大自然气息的画面。

中国的设色山水画,从色彩的浓淡上分为青绿山水和浅降山水。由于年代久远,王维的绘画真迹已不复存在,至今留存下来的《雪溪图》、《江山雪霁图》均为后人伪托,他在绘画上的设色特点,我们虽然无缘看到,但他诗作上对色彩的把握,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是浓妆淡抹总相宜。如《辋川别业》:“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浇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就如一幅青绿山水画。画面主要用石青、石绿渲染山水、碧草, 用朱砂来表现桃花的骄艳,使画面极之妍丽,浓纤得中,表现了辋川山清水秀,绿草如茵,鲜花烂漫,一片生机勃勃的气象。诗人用鲜艳明亮的色彩,描绘家乡的美景,深深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以及眷恋之情。而在王维的诗中,更为多见的是设色淡雅清幽的水墨作品。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诗人用水墨、淡彩渲染出一幅极具艺术效果的乡村黄昏日落图,这种如诗如画,没有喧哗、没有争斗的生活环境,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郑邢桂州》,则通过对湖水的明暗变化,烘托出诗人即将与友人分别的悲伤心情。

色彩冷、暖的质感,在王维诗中也表现得恰到好处。诗人用绿色、红色等暖色来表现万物生长的春天,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中的“绿竹”、“红莲”。用赤色、火红等热烈的色彩表现炎炎夏日,如“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苦热》中的“赤日”、“火云”。用白色、青色等冷色来表现萧瑟的秋天和寒冷的冬天,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中的“日色”、“青松”。王维正是通过对这些或热烈、或温暖、或阴凉、或寒冷的色彩描绘,使欣赏者感同身受,从而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产生共鸣。 四、章法布局深得画理,处处体现绘画的结构特色

章法布局即绘画“六法”之一的“经营位置”,也称为绘画的结构。唐张彦远认为这是“画之总要”;清邹一桂也说:“以六法言,当以经营为第一”。章法布局在中国绘画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王维的诗也融合了这种表现手法,把虚实、远近、大小、高低相配合,在他的诗作中,既有雄伟壮观的大堂式山水,亦有精致妍丽的册页式小景。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要表现终南山的高峻险要,构图要大才有气势,因此,诗人采用了大堂式的构图,用纵向的线条勾勒出主峰太乙直插云宵,仿佛已接近天帝所居之地的雄壮。用横向的线条极写山脉绵亘不绝,一直延伸到东海之滨的宽广,此时的画面已是一种气势逼人的感觉,还要画出山的内涵,王维用他生花的妙,再现了终南山的烟涛微茫,云霓漫天的奇幻景象。诗人正是采用了大景中含小景的构图手法,使欣赏者从大景中既感受到终南山山势的阔大深远,又能从小景中发现终南山云霞燎绕,清涧萦回的幽静景致。


要描绘桃红柳绿、清溪浅渚、小桥流水、茅屋草舍、墟里孤烟、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田元旖旎风光,用大堂式的构图是不适宜的,于是诗人在《田园乐七首》中采用小景式的构图,把田园中常见的芳草、村落、孤烟、独树、桃花、杨柳、小桥等景物一一组织起来,构筑成一幅幅别致可爱的册页小景,一页一景,景景不同,把田园山水的清幽、秀丽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前者属于语言艺术,后者属于造型艺术。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都要求通过真实、具体的典型形象,抒写作者的强烈感情,以激起欣赏者的共鸣和联想,产生艺术的魅力。既是诗人又是画家的王维,能够把这两种不同艺术融洽在一起,使“诗中有画”这种艺术特色更臻完善之境,使山水田园诗发展到了顶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11f69c15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