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书刘晏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2023-04-11 10:0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唐书刘晏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欢迎阅读!
全唐,译文,解析,答案,阅读

《全唐书刘晏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全唐书刘晏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玄宗封秦山,晏始八岁,献颂行在①,帝奇之,授太子正字。累授夏县今,有能名。宝应二年,迁吏部尚书,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时新承兵戈之后,中外艰食,京师米价斗至一千,官厨无兼时之积,禁军乏食,畿县百娃乃接穗以供之。晏受命后,以转运为己任,自此每岁运米数十万石以济关中。又至德初,为国用不足。令第五琦于诸道榷盐以助军用,及晏代其任,法益精密,官无遗利。初,岁入钱六十万贯。季年所入逾十倍,而人无厌苦。大历末,。通计一岁征赋所入总一千二百万贯,而盐利且过半。

大历十二年,诛宰臣元载,晏奉诏讯鞫。晏以载居任树党布于天下,请他官共事,敕御史大夫李涵等四人同推,载皆款伏。十三年,为尚书左仆射。时宰臣常衮专政似晏久掌铨衡时议平允兼司储蓄职举功深虑公望日崇上心有属。窃忌之,乃奏晏朝廷旧德,宜为百吏师长,外示崇重,内实去其权。及奏上,以晏使务方理,代其佳者难其人,使务、知三铨②并如故。李灵曜之乱也,河南节帅所据,多不奉法令,征赋亦随之;州县虽益减,晏以羡余相补,人不加赋,所入仍旧,议者称其能。自诸道巡院距京师,重价募疾足,置递相望,四方物价之上下,虽极远不四五日知,故食货之重轻,尽权在掌握。凡所任使,多收后进有干能者。其所总领,务乎急促,趋利者化之,遂以成风。虽权贵干请,欲假职仕者,晏厚以禀入奉之,然未尝使亲事,是以人人劝职。尝言:“士有爵禄,则名重于利;吏无荣进,则利重于名。”故检劾出纳,一委士人,吏惟奉行文书而已。其部吏居数千里之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虽寝兴宴语,而无欺绐。

(节选自《全唐书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行在:旧时帝王巡幸所居之地。②三铨:唐代掌管文武官吏选拔的机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第五琦于诸道榷盐以助军用 榷:专营,专卖。


B.晏以羡余相补 羡:有余,剩余。 C.是以人人劝职 劝:勤勉,努力。

D.故检劾出纳,一委士人 委:推卸,推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官厨无兼时之积 ②子孙视之不甚惜 B.①畿县百姓乃按穗以供之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季年所入逾十倍,而人无厌苦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①士有爵禄,则名重于利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宰臣常衮/专政以晏/久掌铨衡/时议平允/兼司储蓄职/举功深虑/公望日崇/上心有属

B.时宰臣常衮专政/以晏久掌铨衡/时议平允/兼司储蓄/职举功深/虑公望日崇/上心有属

C.时宰臣常衮/专政以晏/久掌铨衡时议/平允兼司储蓄/职举功深/虑公望日崇上/心有属

D.时宰臣常衮专则以晏久掌/铨衡时谢平允兼司储蓄职/举功深虑/公望日崇上/心有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晏在任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时,适逢战后朝廷内外粮食短缺。他便以转运粮食为己任,此后每年都能向关中运输几十万石粮食。

B.李灵曜作乱,影响了朝廷赋税收入,刘晏采取有效措施,既不增加百姓负担,又保证了国库收入,得到当时舆论的认可。

C.刘晏在中央和各地巡院之间,设置多个驿站,招募脚力快的人收集、传达信息,这样对天下物价的涨落情况,能够及时掌握。

D.刘晏善于任用虽政绩平平却有才干的官吏,用人注重办事能力和效率,纠正了下属官吏中存在的追求私利的不良风气。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1)晏以载居任树党布于天下,请他官共事,敕御史大夫李涵等四人同推,载皆款伏。(5)

(2)其部吏居数千里之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虽寝兴宴语,而无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67ca0832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