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内伤病因

2023-10-04 07:12:5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基础理论——内伤病因》,欢迎阅读!
内伤,基础理论,病因,中医

中医基础理论——内伤病因

病因就是致病因素,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会破坏人体生理动态平衡,是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包括外感病因(六淫、疠气)、内伤病因(七情、饮食、劳逸)、病理产物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和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胎传)。

七情内伤

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在正常范围内属于正常情志活动。如果情志变化过于突然、强烈、持久,超出生理调节范围就成了致病因素。七情太过会直接影响五脏、气血运行而导致疾病发生,这种情况称之为“七情内伤”。

七情与五脏精气的关系

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变化又能到影响五脏气血。《情志与五脏的关系》中提过,具体表现为: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肺在志为忧(悲),过悲过忧则伤肺;肾在志为恐(惊),过惊过恐则伤肾。

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脏腑;心主神志,七情太过首先影响心神,随后影响其对应脏腑(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活动经常几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其中以心、肝、脾发病较多。此外七情还易诱发有潜在疾病脏腑的病症。

2、影响脏腑气机;七情内伤会使脏腑气机絮乱,不同的情绪对脏腑气机的影响分别为:

喜则气缓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适当的喜乐情绪,可以使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乐会使心气涣散,损伤心神。反过来心气过盛,也会出现喜笑不休的症状。

怒则气上

肝主疏泄,适当发怒可以发泄情绪,有助于舒畅全身气机;过度发怒会使肝气上逆,引起肝阳上亢甚至肝风内动。反过来肝阳过亢,


也会有烦躁易怒的症状,所以有“怒伤肝”之说。

思则气结

思发与脾而成于心,除了脾还和心神有关,适度思考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过度思虑或所思不遂,气结于胸,损伤脾气损耗心血,就会引起不思饮食,胸闷腹胀,眩晕失眠等。

悲则气消

过度忧伤不断消耗人体之气,进而损伤肺气,出现精神不振,胸闷气短,干咳甚至咳血等症状。反过来肺气虚弱,人也比较容易产生悲忧情绪,代表人物林黛玉。

恐则气下

肾主闭藏,过度恐惧或意外惊吓,都会损伤肾气。恐则气下,可能会使肾气不固,肾闭藏固摄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二便失禁,遗精等。

惊则气乱

惊是没有预知的心慌,恐是有预知的害怕。突然受惊,心气涣散无所归,就会出现心神不安,精神错乱等症状。

3、七情变化,影响其他病情;影响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剧烈的情志波动,往往使病情加重或加速恶化,反之七情反应适当,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饮食失宜

饮食不节、饮食偏嗜和饮食不干净都会成为致病因素使人发病。 饮食不节

过饥、过饱和不规律都属于饮食不节。吃得过少,会导致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亏少正气不足而致病。吃得过饱,超出脾胃运化范围便会食积,长期食积会妨碍气血运行,郁而化热,聚湿生痰变生他证。饮食不规律,食无定时,也会损伤脾胃。

饮食偏嗜

五味:五味归五脏,偏嗜五味会导致所归脏之气盛,而乘所胜之脏;如酸归肝,肝乘脾,所以过酸伤脾。五味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苦伤肺,过辣伤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9863736f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