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54眼睛和眼镜》教案

2023-02-12 00:0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54眼睛和眼镜》教案》,欢迎阅读!
眼镜,眼睛,透镜,人教,教案

物理新教材(2023最新版) 眼睛和眼镜》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②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③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③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三、教学难点

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蜡烛、火柴、眼球模型、注射器、凸透镜、凹透镜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都有一双眼睛,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眼睛既是一个相当复杂天然光学仪器;又是一个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眼睛的资料。

引入新课: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二、进行新课 1、眼睛 1)人眼的结构

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视网膜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2)眼睛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

凸透镜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3)人眼调节


在看远处的物体时,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变得扁平,减弱了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在观看近处的物体时,由于周围物体的作用,晶状体变凸,增大了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因此, 无论是远处的物体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可见,在物距改变时,眼睛能靠改变晶状体的厚薄来改变对光的偏折程度,这叫眼睛的调节。

4)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5)对比照相机和眼睛的异同点

光线恰好会光线恰好会



2、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和矫正

1近视眼及矫正

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 2)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眼

全称应该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

利用准分子激光,可以切薄眼角膜,相当于在角膜上加上一个凹透镜。

说明:准分子激光是波长很短的紫外光,它与生物组织发生的是光化学效应而不是热效应,因此,不会产生热损伤,更谈不上烧焦。

3)远视眼及矫正

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扁,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4)眼镜的度数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

即:

1 f

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说明:凸透镜(远视镜)的度数是正数

凹透镜(近视镜)的度数是负数 3、用眼的卫生 1)明视距离

通过晶状体的调节,眼睛可以使不同远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2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25cm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a734335b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