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点评

2022-12-24 17:3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乙己》教学点评》,欢迎阅读!
孔乙己,点评,教学

选准角度,一线串珠

——《孔乙己》教学点评

好课贵在创新。汤英娥老师《孔乙己》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解读文本角度巧妙,导学过程一线串珠,问题设计环环相扣,整个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一、目标定位言简意赅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正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汤英娥老师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

1、通过“笑”品析人物形象。 2、从“笑”中感悟小说主题。

两个目标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明确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而且可以在接下来的自学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笑”的角度去分析的欣赏文本。

二、独特角度解读文本

汤老师将解读本文的角度巧妙地选在探究《孔乙己》“笑”的艺术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孔乙己悲剧的除了其自身原因之外,还有来自社会各阶层的“看客”们的“笑”是多么的冷漠与残酷。课堂上对“笑”的艺术的探究,特别是“谁在笑”——“笑什么”——“怎样的笑”的分析和品味,很好地剖析出鲁迅作品的人文价值,更贴近作者揭露并批判“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写作思想。这种独特的角度解读文本,抛开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走出了常规教学中照本宣科地把孔乙己讲解成封建科举制度牺牲品的老套路。于是,学生们在品析孔乙己的形象及其生存的社会环境时,体会到了一个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残酷的生存状态,领悟到孔乙己不仅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悲剧的背后具有普遍的意义。这样的课堂充分挖掘了鲁迅作品的深层意义。

三、导学过程一线串珠

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导学过程一线串珠,每个板块的学习任务明确,板块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笑”中理情节——“笑”中品人物——“笑”中悟主同时,每一个环节步步为营又层层深入,如:“笑什么”中——外貌被嘲笑、语言被嘲笑、行为被嘲笑、遭遇被嘲笑,从而概括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迂腐不堪、自命清高、好喝懒做、鄙视劳动、穷困潦倒、地位低下、热衷科举、深受其


。让学生从探究“笑”的艺术开始,一步步走向文本深处,充分明确了“笑”在小说中既是贯穿《孔乙己》整个故事的线索,更是推动情节发展和揭示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

四、问题设计环环相扣

文学作品教学,切忌程式化的教条灌输,需要直指心灵的体验学习方式。堂上,汤老师以“同学们,生活中离不开笑,我们大家每天都会有欢声笑语。然而,在清朝末年的鲁镇,在咸亨酒店,却有着不一样的笑声”调动学生探究文本的原初体验,为后边的深入分析作铺垫。而“谁在笑?”“他们笑什么?”“为什么要笑?”这样看似不常却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小说中,学生似乎就站在孔乙己的身旁,看着孔乙己站着喝酒,似乎听到别人对孔乙己的笑声。当汤老师问到“假如是你,听到这样的笑声,看到这样的孔乙己,你会笑吗?”一下子让学生脸色严峻,神情肃然。这样的问题探究,学生获得了真切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一个具有悲剧性格的边缘人,一个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形象——“笑”中都是泪——孔乙己这—人物形象越来越明晰。

五、屏幕显示恰到好处

多媒体运用不在多,不在长,在于精,在于恰当。汤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显示内容不多,但恰到好处。一是在每个环节中使用孔乙己相关的人物图片,如: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短衣帮和长衫主顾等;二是将问题通过PPT投影到屏幕上,如:孔乙己有什么可笑之处?对于这样一个苦人和弱者,众人为什么还要取笑他呢?三是利用相关视频电影片断还原孔乙己当时的场景。如:众人取笑孔乙己、孔乙己在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地走。通过视频的观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选好角度教《孔乙己》,汤英娥老师以探究“笑”的艺术为突破口,正是开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e4661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