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夜 白居易

2022-10-17 11:0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村夜 白居易》,欢迎阅读!
白居易

村夜 白居易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2]




秋夜 朱淑真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自号幽栖居士,出身仕宦之家,曾随夫游宦吴越荆楚之间,相传她婚姻不遂,抑郁而终。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二写道:朱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秋夜》是一首闺怨诗,言浅味永,表达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怨嗟、孤寂落寞。



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如何打发漫漫长夜呢?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着一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



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送来温暖呢?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又谁能与她剪西窗烛呢?想超脱而不得,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ebae33ee06eff9aef807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