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治同行 培养法治思维 (讲稿)

2022-04-11 00:29: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法治同行 培养法治思维 (讲稿)》,欢迎阅读!
法治,讲稿,同行,思维,培养

与法治同行



《明史杂俎》记载的朱元璋与群臣的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朱元璋问群臣:人活着怎样才能快乐?大家众说纷纭,有说金榜题名者,有言功成名就者,不一而足。唯有大臣万纲答曰:畏法度者最快活。为什么呢?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表明,领导干部只有对法律心存敬畏,依法办事,才是领导干部真正的“护身符”结合今天的党课,我想谈一下我对法治的看法。

一、法治就在你我身边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法治的民族,一个国家没有法治,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通过,吹响了依法治国的号角,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法治不单单只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它就站在你我身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是践行法治精神;公开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让利益相关人参与重大事项决策,是践行法治精神;引导群众合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调解矛盾纠纷,是践行法治精神;坚持严格执法,依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更是践行法治精神。

在我国,行政机关承担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繁重管理任

1


务,其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既关切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

二、敢于弘扬法治精神

可是,我们也经常会看见一些与法治精神相违背的社会现象。去年年底,一张被简称为“证明你妈是你妈”的证明,引发公众对种种“奇葩证明”的“吐槽”。这些“证明”你没犯过罪,证明你没结过婚、没有生孩子等诸多事项的前提条件,令群众苦不堪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创造力。从去年开始,我区就积极清理规范区级前置审批事项,取消前置审批事项52项。“公章瘦身,权力下岗”,换来的是市场的活力和群众的称赞。

当然,这仅仅是践行法治精神微小一步,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需具备法治的思维方式,要有法治的权力观,即权力的有限性与程序性,以及守护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职责意识。

三、法治需要责任与担当

上个月,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的一桩“民告官”案件中,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作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在全国尚属首例。副省长出庭应诉,是法治更是担当。

2


对于我们这些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践行法治更需要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努力实践:

想问题要依法依规。工作推进之前,要想一想谋划工作、推进工作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法定程序是什么、法律责任是什么。

做事情依法依规。努力做到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

搞改革要依法依规。要善于把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与工作实际结合,把握工作的地域性、差异性和阶段性,在推进工作创新中践行法治精神。

各位党员同志们, 当今时代是法治时代,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党员干部要顺应时代要求,常念法治之经,常思法治之路,常行法治之举。

谢谢大家!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8a1c1f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