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2023-02-06 00:2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舆情传播》课程教学大纲》,欢迎阅读!
舆情,教学大纲,传播,课程,网络

网络舆情传播



课程名称:网络舆情传播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一年级 适用专业:新闻学 总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简介:

网络舆情传播》是针对新闻系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对在校大学生产生着强烈的冲击。本课程向学生讲授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机制,形成和传播的规律、舆情的畸变、监测与引导。课程既有理论讲解,又穿插了大量热点案例,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网络舆情传播的各种现象,了解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其传播受哪些规律支配,并能够清楚地辨别谣言,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当舆情事件发生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信谣、不传谣,理性发声,做新时代“四有”大学生。

三、教学要求: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应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认真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点,要对基础理论和知识有深入的领会,要能够运用相关所学知识指导日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在面对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时能正确认识掌握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提高信息认知和辨别能力。

四、先修课程: 《传播学基础》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网络舆情形成、传播相关理论,网络舆情的传播效果,网络舆情的畸变如识别谣言、舆论反转等,

(二)教学难点:网络舆情形成、传播相关理论中关于其形成传播过程模式,网络舆情畸变中的社会思潮部分,网络舆情的应对及效果。

六、教学方法(或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贯通反转课堂和学生自学方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使课堂讲授和网络学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在课程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PPT演示,音视频播放,使学生容易接受,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内容:网络舆情导论:概念及特点,网络舆情构成要素,网络舆情影响因素(6课时);

重点难点提示:本章重点在于向学生讲解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网络舆情构成的要素,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分析。难点在于学生分辨网络舆论与网络舆情的区别,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外国因素与内部因素。

第二章内容:网络舆情形成、演化、结束模式,网络舆情的传播效果,网络舆情与社会形象(8课时);

重点难点提示:本章重点在于向学生讲解网络舆情形成模式、演化模式、束模式,网络舆情传播的积极效果与消化效果,网络舆情与社会形象。难点在于理解网络舆情根据标准不同,其形成模式、演化模式可以有多种划分,网络舆情的积极效果与消极效果之间的朴素转化,网络舆情引发的国家形象、政府形象问题。

第三章内容网络舆情形成、传播经典理论,网络舆情权力与规制(6课时) 重点难点提示:本章的重点在于向学生讲解网络舆情传播中的经典理论,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社会燃烧理论、群体极化、蝴蝶效应等等,以及网络舆情的权力与规制。难点在于如何用这些经典解读现实中的网络舆情事件,尤其是复杂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经典理论的衍化,如沉默的反螺旋理论。

反转课堂:学生解读舆情热点;(2课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8f3531a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