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赏析

2022-04-22 18:19: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蜀道难》赏析》,欢迎阅读!
蜀道,李白,赏析

李白《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有别于其他的送别诗,此诗巧妙地运用别情,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隐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劝阻友人不要西游,写尽蜀道之高。 噫吁嚱三个感叹词连用,

,同义重出,噫吁嚱,危呼高哉!一声惊叹,震撼人心。开篇之语,凭空起势,包含着充沛的感情力量,使人在这一声并没有多少具体描绘的惊呼中,感觉到蜀道的高峻。诗中蜀自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太白山有鸟道,却无人路可行,概括叙述了蜀国长期与内地隔绝的状况,也寓高山阻隔之意于其中。接着引用五丁开山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之时,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说明了蜀道在历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险阻。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都得绕行!而且天梯石栈的下面是急湍险流。健飞的黄鹤无法通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之类也同样为如何通过而发愁,在此基础上,诗人又通过摹写攀登者的神情和动作,如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等,来进一步烘托山路纤曲,蜀道因其高而艰险难行。 问君西游何时还?未登程先问归期,借惜别之情,写透蜀道之险。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运用夸张手法,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卷;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万壑雷鸣的音响,组合起来的动感画面,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险要令人惊心动魄,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诗人觉得仍不到位,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一句质问,一种虚幻的笔法,从侧面强化了蜀道的惊奇雄险。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地非久留之地。告诫友人之语写出诗人的政治远见及内心的深深忧虑。

"蜀中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蜀,可见剑阁是蜀中军事要塞。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由自然而及人间,诗人写剑阁之险意在引出蜀地的战祸之烈。巧妙地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战乱的发生。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太平景象背后潜伏的军阀割据局面的深深忧虑,表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远见卓识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全的深刻的关注,诗篇增添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在诗中,诗人还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形式,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使人产生一叹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推陈出新形式、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让我们领略了诗仙李白的才情,《蜀道难》不愧为一篇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杰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935304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