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

2022-12-19 22:2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欢迎阅读!
心理分析,作弊,对策,大学生,考试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



期末的到来,考试又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考试作弊现象再一次考验和冲击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不仅是普通的高校,还是名牌大学,作弊都很普遍。所谓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诸如此类的课桌文化段子恰恰折射出了校园作弊这一现象及其背后复杂心理。考试作弊的不利影响是众人皆知的,高等教育中,它不但影响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影响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一所学校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影响社会的诚信建设。对大学生而言,作弊的负面心理效应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成长极其不利。就此,我们就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因以及如何看待和克服做一简单的探讨。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几种典型心理

1、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而作弊,是因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薄弱。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身子女,称为抱大的一代,由于从小家庭、学校包办过多过细,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自我意识薄弱。自我意识薄弱的个体,往往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会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对是与非、对与错不加分析,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在他们的世界里:作弊是他们应对考试有效的可依赖的手段,对考试作弊有一种习惯性的强烈依赖心理。

2、功利心理

有的学生想考个好成绩,在奖学金评比中占优势,那奖学金,不仅是金钱的诱惑,还可以为以后工作多一份筹码。有的学生甚至把帮助别人考试作弊当成社会交换的筹码,通过帮助别人作弊、充当代考的枪手等,达到获得别人尊重、情感、某些承诺甚至获得物质利益的一种方式,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的表现。

3、虚荣心理

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不错,有的是学生骨干、有的是历年奖学金获得者,他们考试作弊不是为了过关,而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便保持荣誉和评奖评优,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盲从心理

由于目前的社会还缺乏一个健全的诚信体制和诚信环境,导致考试作弊在很多高校成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为数不少。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都有一种趋众心理。看着很多人在作弊,有的大学生也会趋之若骛、赶趟时髦

5、投机心理

数学生跨入大学后,对自己放松了严格要求,学习失去了目标。平时怕吃苦,学习不努力,到了期末考试就动歪脑筋,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考试作弊,想用投机取巧来坐享其成。

6、讲义气心理

这类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但是性格里有一股很强的同情心和侠义之气,是非不分,仅凭义气。面对同学的求助,不加思考,慷慨地伸出友谊之手,岂知害人害己。究其原因,是把考试当儿戏,对作弊的危害性认识不清。




7、冒险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态度和基础较差,几个学期下来,成绩趋弱、面临退学,这时面对家庭和前途的压力,会自动产生作弊的冒险心理。

8、不平衡心理

有些学生看到别的同学考试作弊轻而易举,尤其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得一些学习努力的反而不如考试作弊的,这些学生就感到考试成绩不公平,产生心态不平衡,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

二、直面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警惕作弊心理和行为的发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以上种种心理都属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和心理误区。由于以上认知偏差和心理误区,很多大学生有作弊的行为。有的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部分大学生作弊之后个人信用从此丢失,心理上会有深深的内疚和罪恶感,并由此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出现,付出了心理的代价;部分大学生由于作弊被发现受到了行政处分,重者勒令退学、轻者留校察看或记过处分、取消学位等处罚,付出了现实生活的代价。这些都令人痛惜的事。

诚然,大学生作弊有其一定的社会客观因素,如社会大环境不正之风的影响、高校现行教学考试模式的陈旧、监考教师执行不力、学生评价体系的不科学等,但是大学生应该如何从自我认识和心理调节做起,警惕作弊心理的出现和作祟呢?我们认为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和努力。

1、强化良好的自我意识,塑造诚信人格

所谓自我意识,简单的讲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应当包括自尊、自知、自爱、自制等。自知,指人应有自知之明,也就是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这就需要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自爱,就是悦纳自己、保护自己、重视身体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以赢得别人的尊敬和友情,并能善于适应现实环境,力求自身的发展和学习的进步;自尊,是人的基本动机之一,人的能力有大小、地位有高低,但在生活和工作中应与别人居平等的状态,表现出不退缩、不畏惧、不妄自菲薄,要做到谦而不卑;自强,是心理健康之本,也是立身之本。尤其是当今大学生,一定要自我肯定,相信自己,在纷繁多变的环境中,能够自我成长、自我实现,无论要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轻易放弃,轻而言败;自制,就是不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独立地做出决定,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大学生只有不断在平时的生活中完善自我意识,树立乐观、成熟、诚实的品性,才能达到完美人格的塑造。

2、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动力,学会学习,注意平时积累

大学里学习目标的明确是至关重要的。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习动力的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大学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被灌输和积累,而是学会学习、掌握自学的技巧。考试只是检查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遵循学习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才能使自己树立自信,笑对考场,而不用去作弊。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了底子,也就不会担心考试了。

3、注意对考试认知的调整,理智看待考试及其结果

理学研究发现,应激和挫折本身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和行为偏差的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看法、解释、信念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的直接原因。很多大学生对考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935b201a6c30c2259019e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