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论文

2022-10-01 13:0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化软实力论文》,欢迎阅读!
实力,文化,论文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然而目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仍不够强大。根据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中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这样的现象令人震撼。一直以来我们自豪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一直沉浸在往日辉煌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硬实力发展很快,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相比,两者之间的落差还比较大。我感觉中国更像是一个暴发户;是全球最没有文化的大国。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出现种种问题,这是谁的罪过呢?是由于文化体制、国民素质等深层次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瓶颈。

我感觉我们的文化面临的最严重的病症,就是创作原动力的丧失。无论在文化经济方面,是在娱乐文艺方面,我们看到的是“山寨版”的文化景观。要么就是拿一些古老、陈旧的东西来翻新一下,比如翻拍《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巨著,看上去色彩斑斓,实际上给人哗众取宠的感觉。毋庸置疑,一个“山寨大国”,永远不可能成为文化大国,更不可能成为有文化影响力的大国。

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文化传播力不够强大,也是制约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在与世界文化强国竞争的过程中,既缺乏代表性的世界级文化产业集团,又缺乏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文化产业整体性结构竞争力。面对巨量的市场需求,以及国际传媒文化集团大兵压境,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总体上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人们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一点足令我们忧虑。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诞生于计划体制之下,长期以来既被行政体制分割又被各种政策保护。在文化市场迅速成型的今天,这些特点全部转化为弱点,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认同,是每一个个体的情感、信念、价值取向的自愿的选择。这是一个漫长的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对核心价值的认同。功利主义的政治经济生活影响着我国急功近利的文化活动。多少年来在中国,搞一个东西好像很有用,一旦效用不明显,就立即抛弃,再换一个。无论是个人还是社群,还是整个民族至今依然缺乏稳定的、有效的、相对恒久的价值核心,更多是一些临时的替代品。缺乏共同的、整体性的价值核心的认同。今天传播这个,明天传播那个,最终曲终人散,留下的将还是一片精神的空洞。而缺乏核心价值支撑的文化 “软实力”,还能有多少感召力,是很可疑的。






那么,怎么样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呢? 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为此就要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一盘散沙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国际地位的,一个没有文化凝聚力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文化软实力的,也不会被人尊敬的。这种文化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与此同时,我们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使得中华民族以一个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取决于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大力推进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如何让我们的文化能够为各个国家具有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认同,并为他们接受和喜欢。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入经济建设最前沿,深入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真实表现普通群众的喜怒哀乐,热情讴歌普通群众的精神风貌,使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另一方面要在了解世界文化发展特点的同时,充分挖掘我国历史文化宝库,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使之以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新的文化样式展现在当代人面前。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必须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我们都知道,在当今信息社会,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拓






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文化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同时,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和落实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努力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为此,既要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握国际市场规则,抓紧构建营销网络,充分利用各类国际性文化博览会、影视节、出版物展销活动等平台,做好文化产品的推介和营销,又要培养一批了解世界文化需求、懂得文化营销的专门人才。我们要抓住国际上研究东方文化、了解中华文明兴趣不断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传播范围。

中国应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促进理解,增进友情,化解误解,消除隔阂,把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真理介绍到其他国家,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民族认识、认同、理解、欣赏中国文化。 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要得到其他民族、其他文明、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同理解与欣赏,必须具有一种宽广的世界视野,整个中国文化具有这样的视野,宽阔的视野有利于将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的文化软实力,从而促进世界的永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同时还要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儒学不一定对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适用,应该兼顾道文化和佛文化,以便在世界上寻找更多的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就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沟通和交流起来就会存在多一些的障碍。向世界更广泛深入地传播中华文化,还要动员更多的人参与,让更多的国人不计报酬地投入去做。传播中华文化也应该具有一种传教士的精神,该成为许多公民的自觉行为,要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民间的积极性和民间的力量。

记得李光耀说过: “欧洲人、美国人、日本人能做到的,中国人都能做到,而且可能做得更好。”美国最负盛名的汉学家费正清先生去世前也曾表示:“中国既然有独一无二的过去,亦必将有独一无二的未来。相信我们会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9389d2c647d27284b7351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