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的判定》说课稿

2024-01-27 01:4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矩形的判定》说课稿》,欢迎阅读!
矩形,判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矩形的判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八年级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的第二节的内容,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不等式组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不等式的工具性内容。因此我认为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和交流使学生逐步得出矩形的判定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会用判定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2、通过探究中的测量、猜想、分析、类比、证明、交流、归纳总结、展示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体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学习感知,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展示中学会倾听。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3、使学生经历探究矩形判定的过程,体会探索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及证明过程 学难点:矩形判定方法的证明以及应用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的逻辑推理、动手实践等能力。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通过探索观察生活实例形成猜想再到推理论证形成结论,逐渐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活动设计,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景,引入生活中检验一个矩形门窗是否合格导入新课。 回顾复习: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2、矩形的性质:对边: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四个角相等,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环节二:活动一: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限定仅用手中量角器尝试判定课前准


备好的四边形纸板是否为矩形纸板,并说明理由。(此问题的解决以分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矩形的定义,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一。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到小组中,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探究进程并适当给予点拨。)活动结束,由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形成猜想,再组内合作证明猜想是否成立,并且书写规范的证明过程。最后归纳总结形成判定定理,并会用几何符号表示。在此过程中,全体同学可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

活动二: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限定仅用直尺尝试判定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板是否为矩形纸板,并说明理由。(此问题的解决类比活动一仍以分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矩形的判定定理一,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二。此过程中还添加了一个活动,探究至少有几个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通过此种互动过程,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

定理一、定理二得出后,总结矩形的三种判定方法,并对题设进行比较、区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定理应用的条件。(学生比较,归纳。

环节三:应用辨析,巩固定理

总结:矩形判定方法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2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3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定理,应用定理,

环节四:反思小结,体验收获.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再现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本节课至少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总结数学定理得出的一般程序。教师点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合作,大胆思考给与肯定,提出希望。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最大的缺陷就是教学设计欠合理。课堂容量过大导致教学过程流于形式,重难点突破不到位,而且容量过多导致无论从教者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显得很吃力。

2、教学设计太依赖教材遵从教材的设计不会变通,明知内容过多,但考虑到教材只设计了一节内容就贪多求全,硬挤成一节课,导致教学过程太仓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97d381b32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