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方案

2023-04-09 08:2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方案》,欢迎阅读!
法治,道德,方案,分析

《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方案

一、目的和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 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多数人的眼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小杂门”中比较难学的学科。新课程改革后,课本的内容和知识点多,老是记不住,学过就忘了。特别是中考开卷后,考试的题目跟学过的知识点联系不起来,不会做题。为了更好地指导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的调查问卷。 二.调查研究 1、调查对象:

九年级的部分学生(120人) 抽样调查。

2、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对待《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与态度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来,42.80%的同学对《道德与法治》用着浓厚的兴趣,他们都认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有趣、实用、有挑战性的学科。这对《道德与法治》老师无形是一个鼓舞,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证明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道德与法治》自有吸引学生的特性,只要好好的引导, 适当的处理教材的内容,很多学生还是愿意学,并且学好它的,但不可否认,由于《道德与法治》理论性和政策性很强,教科书相对枯燥,这也造成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不过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例子已经越来越多采用现实生活的例子,这对提高学生学的兴《道德与法治》趣有一定的帮助。

影响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老师的因素,也有课本本身的因素。 在调查中,对有《道德与法治》兴趣的学生,17.74%是因为“《道德与法治》有趣”,23.91%因为“《道德与法治》与生活联系紧密,将来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11.57%的学生是因为觉得“《道德与法治》有我想从事的事业和理想”, 38.82%的学生是因为感到《道德与法治》“有助于自身健康成长”,只有7.97%的学生是因为“老师讲得好”才喜欢。调查的问卷中可以体现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是否感兴趣,取决于能否让学生感到《道德与法治》有用。

《道德与法治》没有兴趣的学生, 38.00% 的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记忆内容太多、太难”,30.75%的学生是因为“以前没学好,基础不好”,9.75%的学生是因为《道德与法治》跟自己理想从事的方向太远了,只8.00%的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没有多大用处,13.50%的学生回答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因此,如何扭转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看法以至改变这种现状,这将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教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充分,上课语言要简洁易懂,将课本的重难点讲解透彻,把握到位;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二)学生对数学《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习惯。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时间安排上都不是那么的有规律,每天都安排时间复习的学生几乎是没有,好像有一种“即兴”学习的感觉,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前的中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除了《道德与法治》这一科,还要学很多的科目。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负担, 行真正的素质教学.其次就是要从学生方面加以突破,因为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那就需要我们老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


(三)小结

调查问卷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喜欢《道德与法治》觉得《道德与法治》是有趣,但是认为《道德与法治》“小杂门”没有语、数、外、理化重要。

2、相当多的学生不注重课本知识,课后很少进行复习:记忆、背诵。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习惯,基本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复习,没有总结,归纳出一套自己的学习的方法。。

4、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不够高,效率不高。上课听课的质量不高。 5、新课本知识跳跃性大,栏目多,内容多,老师教学难以把控,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四)建议

针对目前《道德与法治》学习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 1、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摒弃“小杂门”的观念。

2、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使他们养成每节新课前都要进行预习的习惯,从而了解下节课教师上课的内容提高听课效率。

3、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课后先看书再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真正理解上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再运用掌握的知识去完成作业加以巩固,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

4、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测验中临危不惧,潇洒应对。靠临时“抱佛脚”去应付测验是无法真正提高学习成绩的。

5、教师应探索新课程教学模式,积极稳妥推进新课程改革。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9fb7061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