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的扬州

2022-08-11 17:1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宋词中的扬州》,欢迎阅读!
扬州,宋词,唐诗



唐诗宋词中的扬州

维扬春秋,恰如现代国学大师钱穆所言:瓶水冷而知天寒。扬州一地之盛衰,可以战国运。扬州有过利通四海、富甲天下的兴盛时代。然而又遭逢过腥风血雨、城毁人亡的人间劫难。这一点,在唐诗宋词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一、唐诗中扬州的繁盛美

唐代的扬州,交通便利,经济繁荣。为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吸引着全国的文人学士,成为人文荟萃之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古代流传下来的这段佳话。反映了人们对扬州的无限向往。而唐代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更是代表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扬州以她繁华的经济。昌盛的文化和美丽恬雅的园林风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



唐代到过扬州的诗人,数以百计。其中很有影响的一位便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杜牧《遣怀》追忆在扬州当幕僚时的那段生活: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伴名。”“赢得青楼薄律名虽是调侃。但可以看出这位风流才子曾迷恋在扬州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杜牧离开江南后所作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堪称歌咏扬州的名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诗人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诗人在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伴名的感喟。杜牧巧妙地把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又有谁能不向往呢?



唐代诗人笔下的扬州,富有神奇的魅力: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飞千棋霁。日在万家夕。”(刘长卿《登扬州栖灵寺塔》)“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李绅《宿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张祜《纵游淮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王建《夜看扬州市》)“落日低帆影,归风引棹讴。”(刘绮庄《扬州送人》)“晚帆低荻叶,寒日下枫林。”(蒋涣《途次淮扬望京口寄白下诸公》)“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牧《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二首())“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杜牧《扬州三首》)“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罗隐《广陵开元寺阁上作》)“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韦庄《过扬州》)类似的诗句,类似的诗篇,不胜枚举。它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扬州古城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1edfa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