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2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023-01-03 02:2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2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欢迎阅读!
攀枝花市,十五中,四川省,期中,高二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2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給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

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 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 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2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秦国小农经济发达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3“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椹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 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 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 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

4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主要反映了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中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5下表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簿(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簿)。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户数 25

口数 105

成丁男女数 69

耕地总数 617

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

54亩、8

功臣 功臣子 外戚宗室 掾史文吏 经学之士

10 3 0 0 0







3 5 3 8 1

0 0 1 2 10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

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8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C.史官主导思想的转变 D.封建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9“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下列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 秦朝郡县制 B 唐朝三省六部制 C 明朝内阁制 D 清朝机处

10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机构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 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

11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宋代允许“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这种变化表明 A.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B.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加强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12 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

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 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6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币。文帝时“盗铸如云而起”。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汉武带的举措意在

A.强化对全国经济的控制 B.打击猖獗的私铸钱币者 C.推动盐铁官营政策平稳实施 D.消除诸侯国割据的基础 7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出身

前期

中期

后期

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13唐朝吴道子在创作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画

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 14 下表是唐宋时政府对茶的管理政策。据此可知,唐宋时期 - 1 - / 3




朝代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 磨文宗大和九年(835) 宋代改行“茶引”法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政府对茶的管理

征收茶税,把茶的生产、贸易作为税收来源之一 “榷茶法”,对茶叶实行专卖,严禁私茶 允许商人运销,政府从中抽税 又实行茶马交易政策

C.奢侈之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 D.商人为官导致政治的腐败

22 明朝初年规定,“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但到中后期,佃农不再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甚至出现“佃户嚣然动其不义不信之心”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商业发展冲击社会关系 B.农业中租佃经济日趋衰落 C.重农政策提高了农民地位 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败落

23 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私人贸易占据主导地位 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24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血缘社会转向了地缘社会,封建诸侯、贵族分权转向了专制、皇帝集权,血缘宗法制度崩溃,地缘郡县政治确立,最后形成集权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尝试者新的土地管理形式和人口控制方式,以期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一种新的土地制度逐步确立。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的同时,随着血缘宗法社会的破坏,知识阶级逐渐从贵族中分离出来,尝试者成为的阶级,并努力承担着道统传承的责任。

——据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12分)

材料二:纵观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专制统治登峰造极,统治者完全用行政命令去干涉经济活动,工商业受到官府的严酷控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一直受到专制政府的压抑,再加上重本抑末观念,许多商人在发财后不是将资金投入再生产,而是投向旧式的土地经营。农民耕耘自食,小农经济在社会经济中依然占据优势,城乡间工农业商品经济的交流市场很小。统治者把外人来华贸易视为是“天朝”对“蛮夷”的恩赐,海禁封闭政策极大地抑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社会转型因此而严重滞后,直到鸦片战争后才开始缓慢的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

——据郝钧、周连春《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春秋战国相比,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结果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

因。1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A.政府重视茶叶市场管理 B.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 C.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并未落实

15 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这表明 A.新旧儒学思想冲突激烈 B.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动摇 C.道学背离了儒学价值观 D.道学缺乏应时趋新精神

16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 A.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B.具有明显的独创性 C.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 D.卓越非凡,鹤立鸡群

17元朝在设置行省辖区时,打破自然界限,不顾区域文化和经济的联系,将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由四川划分给陕西,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湖南、广西、湖北并为湖广行省。元朝的这一做法旨在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创新政治体制 C 加强集权 D 促进民族融合

18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19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衙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 A.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 B.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 C.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 D.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

20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反映出当时 A.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B.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 C.贱商观念有所改变 D.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

21 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是徽商,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商业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2 -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2310926a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